工伤事故产生纠纷的,可以走法律程序解决。法律程序包括提起诉讼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2022-08-19 09:21
工伤赔偿法律程序是:
1、申请工伤认定,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申报工伤的手续;
2、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经认定为因工受伤后,紧接着的就是要确定伤残程度;
3、申请工伤待遇赔偿,进行工伤待遇赔偿,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落实,不受侵害。
2022-08-26 11:18
诉讼离婚可以在异地起诉。
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022-10-13 11:09
首先,要写好诉状,交到法院的立案庭,立案庭法官在七日内会通知是否立案。当然可以选择口头起诉或者书面起诉。
立案庭会根据法院是否有管辖权来作出决定。决定立案,将在7日内预收案件的受理费,并在立案后2日内交审判庭。法院无管辖权,将会做出,建议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如果依然坚持继续起诉,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
接着,就是庭审程序。首先,会有审理前的准备程序,包括:
1、5日内送达起诉状副本,被答辩期为15日;
2、合议庭成员确定后3日内会通知当事人;
3、开庭3日前会通知当事人或者诉讼参与人开庭时间及地址,公告开庭事项。
然后是开庭审理程序。内容大致有这些:
1。查明确认当事人身份、宣布开庭;
2、法庭调查;
3、法庭辩论;
4、当事人陈述最后意见。
最终的审理结果,将会有3种:
1、裁定驳回起诉或者终结诉讼;
2、判决,包括当庭宣判和择日宣判;
3、调解,也包括当庭调解和另定日期。
大致的流程就是这样,诉讼会因具体案情有所变化。
2022-10-15 13:42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工伤认定流程简而言之可以分成三个步骤:
(1)申请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伤亡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
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发生工伤事故的劳动者应当在30日内,向所属的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
(2)受理
如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的申请超过一年的期限,或不符合管辖权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3)调查
对职工或直系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发出《工伤认定协查通知书》,要求单位提供相关材料,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证据。
(4)认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正式受理之日起60日内做出认定结论,开出《工伤认定结论书》。
2022-10-29 13:45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工伤认定流程简而言之可以分成三个步骤
(1)申请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伤亡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
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发生工伤事故的劳动者应当在30日内,向所属的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
(2)受理
如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的申请超过一年的期限,或不符合管辖权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3)调查
对职工或直系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发出《工伤认定协查通知书》,要求单位提供相关材料,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证据。
(4)认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正式受理之日起60日内做出认定结论,开出《工伤认定结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