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一般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一般来说,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办理退休。如果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被再次聘用时,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聘用期内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保待遇等权利和义务。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退休问题产生劳动纠纷的,那么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仲裁是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一种方式。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包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仲裁庭以及仲裁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劳动仲裁申请书的内容应当包括:原告和被告的身份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最后签名,写下申请日期,有法定代表人的附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仲裁庭应当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3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庭在正式审理之前,应首先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制作调解书结案。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继续审理。
所以,职工到达退休年龄之后就可以依法退休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2022-11-25 17:17
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一般为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其具体标准为:1、男性满六十周岁,女性满五十周岁可退休;2、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或有害健康工作者,男性满五十五周岁,女性满四十五周岁可退休;3、经鉴定为丧失劳动能力,男性满五十周岁,女性满四十周岁可退休;4、因公致残,经鉴定为丧失劳动能力的,可直接退休。其中前三项适用于连续工龄满十年者。以上规定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2025-02-21 11:52
2022-09-19 14:13
女性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一般为50周岁。但依据不同情况可有不同标准:
1、女性连续工龄满十年,满五十周岁可退休;
2、女性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或有害健康的工作,连续工龄满十年,满四十五周岁可退休;
3、女性连续工龄满十年,经鉴定为丧失劳动能力,满四十五周岁可退休;
4、因公致残,经鉴定为丧失劳动能力的,可直接退休。
2022-08-10 13:41
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即是采取较缓而稳妥的方式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推出至少5年后即2022年再渐进式实施。届时,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时间,直到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那么如何实施延迟退休?
一是会根据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
二是将“小步徐趋、渐进到位”,每年只延长几个月的退休时间,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过渡,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三是会有社会预告,让大家有心理预期。
2022-08-12 09:4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于10月29日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其中就延迟退休作出以上表述。
《建议》表示,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
三中全会中央已敲定:延长5岁至10年。
对于延迟退休提出的方案是:
第一,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
第二,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