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等被执行人有了执行能力,再恢复执行。同时法院应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1、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2、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3、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4、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如果被执行人故意隐匿财产,拒不执行的应对方法:
1、追加被执行人延期执行的罚息。如果被执行人到期没有履行义务,应当按应给付金额同期贷款利率的两倍计算延期付款违约金。
2、积极配合法院,追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为早日实现自己的权益,当事人自己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寻求被执行人财产的线索,必要时,可以再请一些专业调查机构予以协助。如果感觉法院的力度不够,或认为法院有意拖延,可以多和主办法官交流沟通,以避免双方的误会。
3、关心被执行人动向,及时向法官汇报。只要被执行人有新的收入,扣除生活必须部分,剩下部分就可以被执行。强制执行是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所以,你知道民事赔偿对方不赔偿申请强制执行之后应该怎么办了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第二百四十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021-12-15 11:46
名下没有财产的,法院一般会中止执行。但是名下没有财产,是因为诉讼前已经转移、隐匿财产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2022-11-24 10:23
申请强制执行对方名下没有财产,可能会暂时中止执行。在强制执行中,如被执行人没有财产的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不会因此而被拘留。
司法拘留是法院为了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诉讼活动的人,采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如果被执行人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所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法院就可以予以司法拘留。
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而且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的,只能是中止执行,等被执行人有了履行能力后再恢复执行。
2022-09-21 16:34
1、民事赔偿赔不起要先确定是否确实无力赔偿,如果有能力而不赔偿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让法院强制执行。
2、如果是暂时无力赔偿的,可以协商分期赔偿,写分期赔偿协议书。
2023-06-16 10:48
法院判决得不到赔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不强制执行,该怎么办?
法院判决后不执行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维权: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
2023-06-29 10:49
我收到了法院的执行通知和财产报告,但是我名下的确没有财产,法院会怎么做?
收到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说明已经到执行阶段,就要执行法院判决、裁定,不然法院可能会强制执行,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如下:1、提取、扣留被申请人的储蓄存款或工资等劳动收入。如请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协助从工资中按月扣除;2、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被申请人的财产。这是指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确定的义务。逾期不履行,按照规定法院可将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交有关单位进行拍卖或者变买。在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后,如果确实没有财产,可以向法院书面说明目前的财产状况,如果法院调查后也认为确实没有财产,有可能中止执行或是终结执行,但不会拘留;如果不说明财产状况、而是置之不理,有可能被司法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