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金是因为生态补偿得到的收入。生态补偿是指对个人或组织在森林营造培育、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区保护、流域上游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荒漠化治理等环境修复与还原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符合人类需要的有利影响,由国家或其他受益的组织和个人进行价值补偿的环境法律制度。
生态补偿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1、是对生态系统本身保护(恢复)或破坏的成本进行补偿;2、是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3、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4、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目前的补偿主体主要是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下游受益地区政府、企业和居民并未付出,也没有建立跨行政区、流域的横向支付,其他融资渠道更少。增收生态补偿税,开征新的环境税,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将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增加水资源税,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通过税收杠杆把资源开采使用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同时,加强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增强其生态补偿功能。进一步完善水、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资源税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各项资源税费使用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并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
综上所述,你知道生态补偿金是什么收入了吗!
法律依据
《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2024-08-06 09:04
1、土地补偿费由集体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土地补偿费后按照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在所有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平均分配此款。土地是农民使用的直接发放给农民,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直接发放给集体经济组织。
2、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并制定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分配办法。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归其所有权人所有。
社会保障费用主要用于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缴费补贴,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单独列支。
2022-08-12 14:46
债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联系是:它们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定形式和渠道,都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主体相同。税的征收主体是国家为取得债务收入而发行公债的发行者也是国家。
2022-11-19 10:44
社会保障收入是国家和社会为达到确保每个公民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配收入来源。
它与个人收入中的按劳分配、按资金资产分配、按经营分配穿方式性质不同,是一种非市场的分配方式,是主要靠国家和社会的政泊和经济的力量实施的一种分配收入。
社会保障收入是指国家以立法形式,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单位或社区及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或遗属,在遭遇工伤、死亡、疾病、年老、失业、生育等风障时,防止收入中断、减少或损失,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社会保障收入制度。它由国家举办,带有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储蓄性及补偿性等特征,包括劳动、失业、待业、医疗,养老保险等等。
2022-09-02 11:33
2022-08-10 11:36
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收入分配交易规则的总和,是以规则和条文体现出来的各个分配主体之间的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主体一般是由三大利益集团构成,即工人(劳动力所有权)、雇主(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政府(公共政治权利)三者共同分割国民收入。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