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聘任制签订的是岗位聘用合同,受聘人达到受聘条件,聘用单位决定聘用后,签发该职位聘用书,也有签订聘用合同,但这个合同是属于普通合同,受合同法保护,但与劳动法没有关系,不受劳动法限制,岗位聘用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岗位聘任合同不能代替劳动合同,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因为聘用书或岗位聘任合同相应的条款很少,很多劳动合同必须的项目没有包括,岗位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如下:
1、适用范围不同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是近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聘用合同制度的内容反映了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通过订立劳动合同以实现其物质产品的生产。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目前事业单位仍在改革当中,作为聘用合同一方当事人的用人单位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的市场主体,这一点与企业已在改革中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也有所区别。
3、管理监督部门不同按照国务院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目前,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对其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这一体制有利于分工负责,也产生一些弊端。聘用合同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的宏观政策协调、工作协调以及对具体执行政策的区别与衔接的把握,对于从整体上推进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聘任书不算是劳动合同。一般而言,聘书只是一个要约。劳动合同的成立需经过要约、承诺、签约三个步骤。聘书属于公司经过面试后,希望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单方意思表示,即要约。劳动者对此可以接受或要求修改相关内容,甚至也可以拒绝接受。接受则意味着承诺,双方应当据此签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合同,其适用对象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综上所述,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2023-05-27 16:15
合同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的界限:1、保险诈骗仅限于保险合同,而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范围则要广泛的多;2、保险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险管理制度和他人的财产所有权,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023-02-25 11:20
绝对权与相对权的主要区别在于:(1)权利实现的方式不同。绝对权,是指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并可以对抗不特定人的权利。相对权,是指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只能对抗特定的人的权利。(2)权利内容之法律上所对抗的人范围不同。绝对权是对抗一般人之权利,而相对权为对抗特定人之权利。(3)权利适用领域不同。绝对权指对于一般人请求不作为的权利,如人格权、身份权、物权等。相对权指对于特定人请求其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如债权。
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区分起源于德国民法,一般认为,至迟在康德的时代,就已经认识到了绝对权与相对权之间的区别。康德认为,物权或对物权是得以排除一切其他占有人对该物进行私人使用的权利。萨维尼则从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出发建立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区分。他认为这两种诉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不特定的相对人或特定的相对人,也就是说,对物之诉可以对抗一切第三人、一切占有人,而对人之诉则不能;由此,对物之诉所代表的对物权,就以其对抗一切人的普遍效力,而区别于对人之诉所代表的债权。所以,一切权利都可以按照这一标准,分为两大类:“对抗一切人的权利”与“对抗特定个体的权利”。在此后的学术发展中,尤其是在潘德克顿法学中,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区分构成了权利的一种主要分类方式之一。
根据我的描述,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
2023-04-26 14:33
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有:1、它们的使用年限不同,工业用地为30年,商业用地为40年;2、价格不同,工业用土地价格低、商业用地相对较高;3、使用权限不同:工业用地上不能从事商业活动,商用用地上不能从事工业活动;4、区位不同:商业用地主要在市区内,而工业用地主要在市郊或接近市郊处。
2023-03-09 16:49
聘任制司法警察不是协警。协警的定位是“辅助”警力,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不具有行政执法权。在机构性质上,虽然协警队伍属于财政补助性事业单位,但它不是一级授权联防队。协警必须在在编民警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而司法警察具有行政执法权。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司法警察的职责有:1、维护审判秩序;2、对进入审判区域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3、刑事审判中押解、看管被告人或者罪犯,传带证人、鉴定人和传递证据;4、在生效法律文书的强制执行中,配合实施执行措施,必要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5、执行死刑;6、协助机关安全和涉诉信访应急处置工作;7、执行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司法警察分为:1、警政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度,司法警察警衔管理和审核,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总队主要领导任免职备案,协调、制定司法警察工资福利、优待抚恤政策等工作。2、警训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教育训练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指导监督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教育训练,组织、监督全国法院司法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体能达标考核,指导、管理全国法院司法警察教官队伍建设等工作。3、警务处主要负责指导、监督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业务工作,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组织协调跨省份的重大警务任务和协调应对重大警务突发事件,研究、制定警用装备管理制度,指导规范全国法院警务安全,开展警务督察等工作。
综上所述,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
2024-10-08 09:55
劳动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主要适用《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承揽合同主要适用《民法典》;劳动合同主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承揽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承包争议没约定仲裁协议的,不得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