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形式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只用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合同而不用文字表达协议内容的形式。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合同成立时间】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2021-05-22 13:59
合同订立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合同是否能够成立并生效,主要依靠合同当事人合意的意思表示。既要求主体具有民事法律行为资格,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同时还需要满足不违背强制性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要求。法律规定合同订立方式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形式三种。
2022-08-12 11:42
抵押合同不可以以口头的形式订立,抵押合同应当要以书面的形式订立才能设立抵押权。
根据《民法典》规定,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情况;
(四)担保的范围。
2022-08-12 14:00
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都是合同的合法形式,但在劳动用工领域,鉴于劳动者的相对弱势地位,如果认可口头协议合同将严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劳动者举证困难。因此《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罗浩律师建议:用人单位应树立一个意识,那就是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并不可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是保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有利依据。即使用人单位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仍然可以通过主张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022-10-22 10:36
“合同的形式有:
1、当事人可采用书面形式;
2、当事人可采用口头形式;
3、其他形式;
4、当事人可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可视为书面形式的合同形式。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021-01-31 13:54
意思表示分明示和默示
1、明示。明示是使用直接语汇实施表示行为。
(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即口头语言形式。
(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即书面语言形式,主要指文字(文件、信函、电报)、图表、照片、技术工程用图、电子数据等形式。
书面形式又分一般书面形式和公证、登记等特别书面形式。公证形式即以公证书对民事法律行为加以证明的形式。
2、默示形式。默示形式是含蓄或者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
(1)推定,即行为人用语言外的可推知含义的作为间接表达内心意思的默示行为。
(2)沉默,即行为人依法或者依约以不作为间接表达内心意思的默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