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门上装可视门铃违法吗

法律顾问 2021-11-10 15:29 标签: 门上装 可视门铃 违法
视频看完了,您的法律疑惑还没有解决?
添加律师助理微信 y17105165271 详细咨询
重播
复制微信
视频内容

随着居民安防意识不断增强,市面上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家庭安防产品,以可视门铃为例,作为一种新兴的家装电子安防产品,防盗效果显著,广受消费者喜爱,网上销量十分可观,成为了广受热捧的“家庭门卫”。但是在门上装可视门铃法律到底是否允许呢?

若没有超过合理界限,比如不对着邻居的住宅门口、电梯门口的情况,且在征得邻居的同意下,则你可以安装这个可视门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隐私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人格权。隐私权是私人生活中不欲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也称私人信息、个人秘密。披露他人信息,造成精神痛苦。隐私权有1空间隐私权,2资讯隐私权。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隐私权是指公民不愿为他人知悉或公开的私人信息、活动和习惯等人格利益,包括个人生活不受窥探、个人住宅不受非法监视等。

而可视门铃,可通过摄像头将邻居的个人活动,完全置于他人可获知的状态,如果该监控摄像头对邻居的私人生活安宁造成侵扰的后果,使邻居个人隐私受到客观的威胁,就侵犯了邻居的个人隐私。

因此在自家门口装可视门铃并不违法,但如果涉及到他人的隐私了,就是违法的行为了,所以注意在运用权利的同时,千万不要触碰法律的红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定义】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更多>> 相关视频推荐
  • 堵子女门要钱犯法吗 00'45''

    堵子女门要钱犯法吗

    周琦律师 周琦律师

    如果是在公共场所,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没有扰乱公共秩序,没有造成其他人利益受损的,一般不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可能会涉及非法侵入住宅罪。

    2021.06.22
  • 公交车门夹伤要报警吗 00'39''

    公交车门夹伤要报警吗

    公交车门夹伤不用报警。车门夹伤乘客后不属于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定性,需要具备车辆、道路、违章、损害、过失、因果关系这六个要素。客运车内部夹伤乘客不存在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一点。因此,解决的途径也是车辆所有者与乘客之间就客运安全服务条款进行协商,不需要交警介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一)“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二)“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三)“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四)“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五)“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2022.01.24
  • 拼单违法吗 00'28''

    拼单违法吗

    拼单本身不违法,是一种销售技巧,但若存在非法骗取金额的目的,则触犯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1.11.18
  • 照明弹违法吗 01'06''

    照明弹违法吗

    私人持有照明弹是违法的,照明弹属于弹药。《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要把本罪与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的区域、场所携带依法配备、配置的枪支、弹药的行为区别开来。后者根据《枪支管理法》第44条的规定,应由公安机关对个人或者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或其他责任人员处以警告或者15日以下拘留,并没收其枪支、弹药,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但不构成犯罪。

    2022.01.19

汪丽律师

安徽滳皖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