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有规定,在职的员工如果没有偷懒、罢工的情况,用人单位是没有扣除职工工资的权利。
如果是因为职工自己的迟到,导致工作不能按时进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并且损失是比较大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职工赔偿损失。但工资被扣除后,不能低于最低的工资标准,这也保障了职工的基本生活。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法有规定,在职的员工如果没有偷懒、罢工的情况,用人单位是没有扣除职工工资的权利。
如果是因为职工自己的迟到,导致工作不能按时进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并且损失是比较大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职工赔偿损失。但工资被扣除后,不能低于最低的工资标准,这也保障了职工的基本生活。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法中没有企业罚款的规定,不超过工资的20%是指劳动者因为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用人单位可以从工资中扣除应当赔偿部分,每月扣除额度不超过20%。 企业设立罚款制度无法律依据 罚款实质上是一方对另一方经济资源的单方剥夺,这种剥夺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规定,对财产的处罚只能由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 企业罚款的法律渊源是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其中第十二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该条例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全体职工。2008年1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号),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