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议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如果情节严重已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直接报警;可以直接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维护自己利益。在这里律师建议消费者有必要了解一些我国法律对商家欺诈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规定,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议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如果情节严重已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直接报警;可以直接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维护自己利益。在这里律师建议消费者有必要了解一些我国法律对商家欺诈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规定,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保险欺诈的情况有:1、假保单;2、虚构保险标的;3、捏造保险事故、谎称发生保险事故;4、伪造、编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或其他材料;5、故意制造保险事故;6、编造事故原因;7、夸大损失程度。
消费者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根据我国《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行为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并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属于欺诈行为。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七)项至第(十)项、第六条和第十三条规定行为之一的,属于欺诈行为。
买方通过下列措施预防合同履行时的欺诈行为: (1)在交货时,根据合同约定卖方要求买方提供担保。买方不提供担保的,卖方可拒绝交付货物。 (2)卖方在履行买卖合同中防范欺诈的主要措施就是确保卖方能在交付货物。转移货物的所有权之后,顺利获取买方支付价款。
买方通过下列措施预防合同履行时的欺诈行为: 1、在交货时,根据合同约定卖方要求买方提供担保。买方不提供担保的,卖方可拒绝交付货物。 2、卖方在履行买卖合同中防范欺诈的主要措施就是确保卖方能在交付货物。转移货物的所有权之后,顺利获取买方支付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