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可撤销合同丧失撤销权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纠纷 2021-03-11 14:57 标签: 可撤销合同丧失撤销权
视频看完了,您的法律疑惑还没有解决?
添加律师助理微信 y17105165271 详细咨询
重播
复制微信
视频内容

撤销权丧失的情形:

第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此一年期间为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

第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示放弃撤销权。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条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更多>> 相关视频推荐
  • 可撤销合同丧失撤销权的情形有哪些 00'45''

    可撤销合同丧失撤销权的情形有哪些

    张凯律师 张凯律师

    撤销权丧失的情形: 第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此一年期间为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 第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示放弃撤销权。

    2021.03.11
  •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01'25''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合同可撤销,没有12种情形,只有5种。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欺诈、违背真实意思、胁迫、乘人之危五种情形。并且特别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才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 1、重大误解;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欺诈;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违背真实意思;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胁迫;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乘人之危、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2.03.17
  • 可撤销合同如何撤销 00'43''

    可撤销合同如何撤销

    张凯律师 张凯律师

    合同撤销权的行使,必须由享有撤销权主体资格的人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提起请求,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立案。审理并作出撤销合同的裁判。

    2021.03.11
  • 可撤销合同如何撤销 00'45''

    可撤销合同如何撤销

    张凯律师 张凯律师

    合同撤销权的行使,必须由享有撤销权主体资格的人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提起请求,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立案。审理并作出撤销合同的裁判。

    2021.03.11

张凯律师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