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公民和法人等。实践中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组织体或非法人组织被视为民事主体。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具有两个特征:(1)主体范围的广泛性。(2)主体间的平等性。
生命健康权的主体是自然人。生命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维持生命、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生理机能正常、维护健康利益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的最高人格利益,是其他人格权和人格利益的基础。健康以身体为物质载体,破坏身体的完整性,通常会导致对健康的损害。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侵害人应给予受害人或者其家属以财产赔偿和精神赔偿。
贪污罪的主体包括这样几种类型: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二、准国家工作人中。这里又包括三种类型: 1.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被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承租人停产停业补偿的承担主体是明令禁止或限制其正常营业的拆迁人,除此之外还应补偿承租人替代土地的租金价差损失、地上物即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损失、搬迁费用和解聘员工的安置补偿费用等。
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一般是指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用人单位主体发生变更。实践中,引起主体变更的情况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企业合并、分立的情况,第二类是企业将某些特定员工进行转让的情况。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有权聘请辩护律师的主体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们的监护人和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也可以委托辩护,公安机关或检察院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指定辩护。
撤销权主体是合同中因可撤销事由权利受到损害的当事人一方。享有撤销权的人:在因欺诈、胁迫而成立的合同中为受欺诈人、受胁迫人;在因重大误解而成立的合同中为误解人;在乘人之危的情形中为处于危难境地之人;在显失公平的场合为受到重大不利之人。
误工费的主体是受害人。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不能举证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主张合同无效的主体有合同当事人和权益受损害的第三人。无效的合同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