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盗窃罪不可以是单位犯罪,单位不是盗窃罪的犯罪主体。 2、单位盗窃并不会构成盗窃罪,单位组织实施盗窃,获取财产归单位所有,数额巨大,情节恶劣的,应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主要的直接责任人员按盗窃罪依法批捕,起诉。
行政处罚的主体是: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权按授权的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并成为适格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受委托的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要具有熟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业务的正式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条件。
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有: 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企业; 国有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 单位受贿罪,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单位,而且只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国有单位。
(一)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 (二)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诚信原则,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四)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一律平等 (五)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六)绿色原则,应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政府部门和房地产部门。村委会只能是被征收的主体,征地应该由政府批准部门实施。只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才有权利组织实施征地,县级以下的地方政府,比如乡镇、街道均无权组织实施征地,而村委会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根本不属于政府机关,因此,村委会是没有任何权利征收农民土地的。现实情况中,也有不少村干部强行收回发包的土地或者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土地,这些都是属于违法行为,广大农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土地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破坏选举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但有些破坏选举的行为,如有意不真实地介绍候选人的情况、变更、伪造、虚报选举结果的,只能由选举工作人员才能实施,因此,不是选举工作人员的不构成破坏选举罪。 破坏选举罪,是指违反选举法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
1.用人单位招聘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列新的用人单位为第三人。 2.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其中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这一点将共同犯罪与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相对付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实施超出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的危害行为的“间接正犯”。另外,由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以特定的行为可以与实行犯构成共同犯罪。
国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中的经济管理机关。国家不是法人,国家规定法人制度,并且对它们实行总的领导,国家本身并不按照法人制度组成和进行活动,而只是在一定情况下,比如,发行公债、对外贸易时,才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类别:公民(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行政复议是我国司法体制中化解纠纷的一种制度。 其主体是由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行政复议机关构成的。 被申请人主要是指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复议机关可以是原行政机关也可以是上一级行政机关,选择权在原告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