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后如不优先偿还员工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等费用的,员工可仲裁申请财产保全,也可不经仲裁,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或者可以找单位所在街道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上述组织调解不成或者一方没有调解意愿的,争议事项如果在监察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可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
企业破产后的债务清偿顺序是这样的: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1、企业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场合要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种类多样。 譬如,在代表该企业的场合,其个人签名即导致企业承担责任的后果。如果企业破产并负有个人责任,法人代表会受到将来再办企业时的诸多限制。如果企业触犯了有关法律的规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会受到限制,例如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会受刑事处分等等,以上只是列举不完全。 2、该法人如无成立上的缺陷(譬如出资瑕疵),其亏损责任应由法人自己承担,既不是股东也不是法人代表。当然如果是国有企业,法人代表如有失职行为,严重程度达到刑法追究的程度或应给予行政处分时除外。 3、个人独资的法人,只要能分清法人财产与个人财产,亦不需法人代表承担民事责任。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在负债时,由公司以全部财产承担,不需股东个人承担,成立时有出资瑕疵的情形除外。
不需要。 公司依法进行破产清算后,由公司破产财产偿还相关的债务。 清算结束后,公司依法注销则不需要再承担任何偿还债务的责任。 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属于法人组织,公司的民事责任应该由公司的出资承担,所以破产后债务由公司资产偿还。
企业破产,租赁合同仍然有效。
破产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由当地医疗机构负责管理。破产企业参加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的,其职工的医疗费从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或者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不足的,从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支付;处置土地使用权所得不足以支付的,不足部分从处置其他财产所得中拨付。
破产清算是指宣告公司破产以后,由清算组接管公司,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评估和处理、分配。清算组由人民法院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士组成。破产清算的一般程序为:1、企业作为债务人自行申请或债权人申请企业破产;2、符合破产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3、人民法院通过摇珠方式确定破产管理人;4、发布破产公告;5、债权人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6、召开债权人会议,确定破产财产及破产债务;7、经债权人会议协商确定进行重整或和解;8、重整或和解失败的,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9、组成破产清算组,将破产财产以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进行破产债务的清偿;10、企业无财产可供分配或最终分配终结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管理人向破产企业的原登记机关办理企业注销登记。
强制执行阶段,如果被强制执行人破产,此时债权人应当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在申报债权时,应当向破产管理人提供判决书、强制执行裁定书及其他证明材料。债权被破产管理人确认的,可以行使债权人权利,对管理人作出的方案进行表决。当然,企业破产并不意味着企业不承担责任,如果企业破产重整成功,债权人仍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企业破产重整失败或者直接申请破产清算的,债权人可以从企业破产财产中获得清偿,只不过通过破产清算获得的清偿比例较小。企业清算完成后,不再承担赔偿责任,债权债务关系消灭。
公司破产后成立清算组织,清算组织对外起诉主张债权并直接受偿,可以应诉并以清理所得的财产偿还债务;没有成立清算组织的,该公司不再享有民事诉讼地位,股东不能直接作为原告起诉主张公司的的债权。
企业破产后医保可以自己继续缴纳。职工失业后知要以继续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只是原来由单位去交钱,现在变更为个体交纳。如果是企业破产了,那么在解决职工问题时破产企业应该出面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如果企业没办理又没给交钱,那么自己可以去社保局咨询,自己可以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