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既有诺成合同,也有实践合同。最典型的实践合同是借款合同当事人均为自然人,这种借款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属于实践合同。借款合同中有一方不是自然人的情况,一般就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实践合同,而是属于诺成合同。
1、找证人证明借贷关系存在。 2、录音证明借贷事实。 但是应当强调录音取得的合法性。
借款合同不签名一般情况下无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当事人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但有例外规定,虽然借款合同没有签字,但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并且对方接受时,则该借款合同成立。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实践合同,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根据《民间借贷规定》第九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合同成立: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以非法来源的资金出借给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由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该合同无效。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借款合同中可以约定还款的期限,也可以不约定还款期限。无论怎么约定,这个合同都是有法律效力的。约定还款期限的自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内,出借人必须向借款人主张要求借款人还款,否则有可能经过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借款合同和贷款合同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当事人不同,借款合同的出借人一般是个人或企业,而贷款合同的一方通常是银行,由于当事人不同,所以贷款合同比借款合同更加严格。
借款合同有以下几种情形认定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借款合同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借款合同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借款合同无效的除外。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借款合同无效。
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