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个税APP查询。 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 有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 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应税所得额; 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 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账凭证等。
根据法律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此偷税漏税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可以判刑。
一般是罚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您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 二、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三、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可,但实名举报才有奖励。
在我国偷逃税款构成犯罪的,不会被判处死刑,在危害税收征管的各种犯罪中,只有个人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可能被死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偷税漏税的处罚标准具体如下: 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5、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6、税务、海关、银行和
一、第二次偷税的法律后果为: 1、不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漏税的后果是被责令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一定的滞纳金。
合法有效的送货单能举报偷税漏税问题,此外,举报还可以提交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以及具体书证物证等举报偷税漏税问题。在举报时,举报人应尽可能如实告知税务机关被检举人偷税漏税事实的具体情节与证据,如向其详述偷税漏税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相关单位与知情人,以及知情人的身份、单位与联系电话以及相关的书证物证等。
对于违法行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偷逃税利润若达应纳税额的10%至30%之间且金额在1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或者因涉嫌偷逃税款而收到税务机关二次行政处罚之后再次偷逃税款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并需支付偷逃税收数额一倍到五倍的违约金;若违法者的偷逃税利润达到了应纳税额的30%以上同时金额超过了10万元,那么他们将会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样需要支付偷逃税收数额一倍到五倍的违约金。 此外,如果纳税人采用欺诈、掩饰事实等方式,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刻意不申报,以此来逃避缴纳应缴的税款,其涉案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且占据所有税种应纳税总额的10%以上时,则需待税务机关依法发
偷税的法律责任为: 1、追缴其不缴的税款、滞纳金,处不缴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2、构成逃税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处罚金。逃税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处罚金。 漏税的责任为补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