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盗窃未遂可以立案。
嫌疑人若实施入室盗窃行为,且盗取金额达到10,000元人民币,那么其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惩罚。 同时,也可能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罚金的单项或者附加处罚。
1、入室盗窃并杀人的,以抢劫罪来定罪判刑。构成抢劫罪的,一般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但具有入户抢劫等情形的,对行为人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判刑要根据盗窃罪的详细案情而定,如果嫌疑人有投案自首,有良好的认罪悔罪表现,积极向受害人退赃退赔,人民法院也有可能会减刑。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是法定的构成盗窃罪的重要条件;盗窃活动的具体情节,也是定罪的根据。盗窃财物数额大小,可以表明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小,是区别罪与非罪,衡量罪行轻重的重要标志之一。行为人只要使财物脱离物主的控制,实际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即为既遂。
未成年入室盗窃的处理要具体分析。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未成年犯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也构成了杀人、致人重伤等法定情形的,要负刑事责任。
商店被盗不属于入室盗窃。 入室盗窃是指进入与外界相对隔绝的,供个人或家庭生活的区域进行盗窃。商店属于营业性质的场所。所以,进入商店盗窃的不属于入室盗窃。 入室盗窃,顾名思义,指的是进入房间,秘密窃取。入室盗窃和入室抢劫极易转化。
入室盗窃,按照名字来理解就是进入他人房间内,秘密进行盗窃。 一般来说,盗窃罪需要达到一定金额,才能进行立案,但是入室盗窃的行为具有侵犯他人个人空间的性质,如果是撬门破窗而进入到他人房子里进行盗窃的,无论盗窃数额多少,都应该进行立案。
1、先保护自己,找时机报警。涉嫌抢劫犯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量刑看情节。 2、如果周围住户较多,可以大声呼救,把入户盗窃犯罪嫌疑人惊跑。如果入户抢劫,则需见机行事,择机报警。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可能转化为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等。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根据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规定,入室盗窃(即“入户盗窃”)无论金额多少均可构成犯罪,但司法实践中存在特殊情形需综合判断。具体立案标准如下: 一、法律明文规定的立案情形(直接构成犯罪) 基础情形 只要实施“入户盗窃”即构成犯罪,无需达到特定金额(《刑法》第264条)。 法律逻辑:入户行为本身破坏住宅安宁,社会危害性更大,故无需金额门槛。 例外:若未实际窃得财物且情节显著轻微(如刚翻窗即被发现逃离),可能不追究刑事责任。 多次盗窃(2年内3次以上) 即使单次金额未达标准,累计3次即构成犯罪。 案例参考:农某忠在2025年2月连续实施4次盗窃,即便单次金额仅100元,仍被刑事拘留。 二、金额影响的立案情形 普通盗窃罪立案标准 非入户盗窃时,需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各地不同,通常为1000-3000元以上)。 地区差异示例: 上海:2000元以上 河南:1500元以上 偏远地区可能更低(如800元)。 入户盗窃的特殊性 若入户盗窃金额同时达到“数额较大”标准,量刑将更重(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通常情况下,对于普通的盗窃案件而言,其立案标准设定在了财产损失额度在1000元至3000元人民币之间这个范围内。 个人所实施的盗窃行为涉及到公私财物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之间的,将被认定为“数额较大”范畴;个人所实施的盗窃行为涉及到公私财物价值在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将会被认定为“数额巨大”范畴;而若个人所实施的盗窃行为涉及到公私财物价值在人民币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则视为“数额特别巨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