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委托公证书,需要当事人共同到公证处办理。当事人之间应当事先达成委托授权协议(合同),在协议中应当明确受托人的权限、委托期限、委托事务费用分担、受托人报酬等相
一、根据《公证暂行条例》和《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的规定,公证的一般程序由申请与受理、审查、出具公证书(出证)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此外,还包括办理公证的原则、公证的管辖、公证期限、公证收费、终止公证、拒绝公证、公证的特别程序、公证档案、公证的复议和申诉等内容。 (一)申请与受理 1、申请。申请是指公民、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办理公证的请求的行为。公民、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的公证申请标志着公证活动的开始。《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第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2)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3)需公证的文书; (4)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 (5)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2、受理。受理是指公证处接受公民、法人的公证申请,并同意给予办理的行为。受理标志着公证处公证行为的开始。《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十七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1)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 (2)申请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 (3)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 (4)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公证处受理后,要在公证登记簿上登记;公证事项的承办人应制作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收取公证费,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 公证处还可以应当事人的请求,帮助当事人起草、修改、拟定法律文书。 (二)审查 公证审查是指公证处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后,在制作公证书之前,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及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从法律和事实两个方面所进行的调查、核实工作。公证审查是公证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确保公证质量的关键环节。 (三)出具公证书 出具公证书,简称“出证”,是指公证处根据审查的结果,对符合公证条件的公证事项,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制作、出具、送达公证书的活动。 对于公证处需要预约吗这一问题,我们知道,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预约。
房产继承公证书的办理流程如下:1、当事人到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公证机关受理申请并审查相关证明材料; 3、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
房屋买卖进行公证后,公证机构出具公证书的,公证的期限是永久的
有法律效力。
二零一一年三月司法部推行的定式公证书格式共有三十五式。 我国公证法规定:公证书应当按照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的格式制作,由公证员签名或者加盖签名章并加盖公证机构印章。公证书自出具之日起生效。公证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文字;在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可以制作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文本。公证机构应当将公证文书分类立卷,归档保存。
公证书当天能否拿到要看情况而定,最快当天是可以拿到的。一般情况下,公证书会在15日之内办理好,但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实有关情况而多出的时间是不计算在期限内的。
遗产继承公证书是没有时效的,对于遗产继承公证书的时效,法律并没有做出严格的限制。一般来说只要遗产被继承了,那么公证书的时效就已经失效了。进行遗产公证时,继承人必须要到现场亲自办理。如果要放弃继承,继承人需有放弃继承的继承人声明。
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起诉请求变更、撤销公证书或者确认公证书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告知其依照公证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可以向出具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予以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证书有其他错误的,公证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房产继承公证书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1、由当事人应当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继承关系证明等材料,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2、公证机构依法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3、经审查,认为申请符合条件的,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并将公证文书分类立卷,归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