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用人单位要求员工在家办公期间发生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在网络社交工具散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不实言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
当事人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耽误起诉、申请执行、申请仲裁的,民事诉讼(仲裁)时效中止。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六个月内,当事人应积极行使请求权,否则诉讼(仲裁)时效期间届满。 【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原因造成不可抗力不再采购原材料,根据具体情形确定承担部分或不承担违约金。 【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 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经营收入无法支付租金企业与出租方协商降低房租的行为合法。 【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
运输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因疫情导致运费增加的,要求货物托运方追加运费不违法。 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 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物资供应紧张企业产品应参考各省对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行为作出的相关规定定价。 《价格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执行依法制定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合同违约损失可以主张部分或全部免除赔偿。 【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合同违约损失可以主张部分或全部免除赔偿。 【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