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酒失德骂人者,情节轻微者可以施以训诫(教育),达到相应的程度的,则可以以侵犯人身权利或寻衅滋事行为论处,适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第26条和第42条处罚规定。 2、如果公然侮辱他人,且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刑事拘留最长是37天。37天后如果还不放人,可能已经被检察院批准逮捕了。 被刑事拘留后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果: 1、经调查没有犯罪行为,予以释放; 2、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予以释放; 3、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办理取保候审; 4、符合逮捕条件,但有不适宜关押的法律情节的,办理监视居住手续,予以释放。
1、不满16周岁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偷东西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不是初次偷东西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盗窃罪一般以盗窃的金额作为立案标准,一般盗窃1000元以上就可以立案,但是各地具体标准有所差异。对于入室盗窃、扒窃、携带凶器盗窃的只要实施了盗窃行为就构成犯罪,就符合立案的标准。 3、盗窃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刑事拘留以后并不是就立案了。 公安机关可以对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行为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拘留。 根据法定情况先行拘留的,说明案件还未立案。 只有确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才会立案。
拘留15天是不可以保释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规定的内容可以得知,拘留15天是属于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不可以进行保释的。行政拘留指的是一种行政处罚,属于行政案件的范畴。保释也就是取保候审,是在刑事诉讼过程当中的一种强制措施。
1、刑事拘留会折抵刑期。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管制,执行以前先行拘留的,拘留一日折抵刑期二日;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拘役,执行以前先行拘留的,拘留一日折抵刑期一日;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执行以前先行拘留的,拘留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2、根据实际情况判定,在判刑之前,若是犯罪分子有先被羁押,即被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的,那么拘留期间或者逮捕期间的时间,在判刑之后也是会计算在刑期内。 3、需要注意的是,无期徒刑或者是死刑是不存在刑期折抵的。
1、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案件在侦查期间,家属不能探望嫌疑人,但亲属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会见嫌疑人。 2、会见的规定如下: (1)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2)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刑事拘留最长是37天。37天后如果还不放人,可能已经被检察院批准逮捕了。 被刑事拘留后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果: 1、经调查没有犯罪行为,予以释放; 2、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予以释放; 3、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办理取保候审; 4、符合逮捕条件,但有不适宜关押的法律情节的,办理监视居住手续,予以释放。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刑事拘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又是一种强度较为严厉的强制措施,它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而采用的。 因此,一旦被刑事拘留,当事人及其亲属应当立即聘请律师介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被拘留人的权利。
刑事拘留最长是37天。37天后如果还不放人,可能已经被检察院批准逮捕了。 被刑事拘留后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果: 1、经调查没有犯罪行为,予以释放; 2、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予以释放; 3、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办理取保候审; 4、符合逮捕条件,但有不适宜关押的法律情节的,办理监视居住手续,予以释放。
拘留分为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 1、行政拘留15天不能被保释,因为行政拘留是治安处罚的一种最严厉的处罚方式,此方式不能被任何形式替代。 2、刑事拘留15天只要满足取保的条件,就能够办理取保手续进行取保。 3、刑事拘留15天的缴纳保释金的数额标准一般可以确定在2000元以上及50000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