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有涉嫌刑事犯罪的可能,依法可以将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先行审理。这需要根据具体按时间来判断是否会判刑。如经济案件的民事纠纷,被告即使没有赔偿能力也是不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国家一再立法禁止将民事纠纷用刑事手段解决。
刑事诉讼法委托手续有:委托律师的,首先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署《委托协议》,委托人一份,律所一份;然后委托人签署《 授权委托书》一式三份,一份呈交办案机关,一份由承办律师存档,一份由委托人自己保存;最后还需要开具律师事务所介绍信,由律师呈交办案机关。
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区别有很多,刑事案件是针对有犯罪行为的案件,而行政案件针对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刑事案件只能依据《刑法》,而行政案件可以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开始。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应从最后一次犯罪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则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根据《刑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刑事案件是有必要请律师的,律师作为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法律对名誉侵权的认定是: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
民事案件执行阶段能否转刑事案件,看是否属于刑事犯罪,如果属于便可以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诉讼参与人因违反诉讼、执行程序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种刑事案件并不是民事案件的转化。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发现有犯罪行为的可以直接移送有关部门进行侦查。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犯看守所羁押期间,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由侦查机关负责审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刑事案件减轻处罚的情形有:1、未成年人犯罪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4、超过限度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5、自首和立功。
一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既遂的处罚: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