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裁定和民事判决的区别: 1、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 2、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判决依据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实体法。 3、形式不同。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破坏别人家庭,除非出轨方及第三者触犯重婚罪,不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如果出轨方及第三者涉嫌构成重婚罪,配偶既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3、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出轨方及第三者承担重婚罪的法律后果,但提起刑事自诉需要配偶一方自己收集相关的证据,此类证据收集难度颇大。
未成年打架致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是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打架轻伤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需要判刑;如果是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打架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判决还要由法院根据作案人的年龄、具体案情来看。 一、未成年犯罪承担的责任: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对依照上述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犯此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犯此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诈骗案判决后返款一般按以下原则返还给受害者: 1、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产,应当追缴或者责令退还; 2、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3、犯罪所用的违禁品和财产应当没收,没收的财产和罚款将上缴国库,不得挪用或自行处理。 除挥霍外,其诈骗财产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追回并退还受害人。 同时也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依据。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追缴。 如果在诈骗案中存在多个被害人都被同一个或同一伙诈骗分子所骗的,则公安机关应该将所追回的赃款按被诈骗金额比例发还给所有已经报案的被害人,而不能将全部的赃款都发还给其中的一个被害人。 如果只有一个被害人,且公安机关应该将所追回的赃款全部发还给被害人。
五日内。因为检察机关的抗诉分两种:检察机关直接审查一审法院的判决,提起抗诉;另一种是应被害人的请求提起抗诉。按照刑诉法的规定,检察机关直接审查的上诉审的抗诉期限为10天,但刑诉法同时规定,被害人应当在接到判决书后5日内提请检察机关抗诉,检察机关在接到被害人的请求后5日内决定是否抗诉。
二审判决到死刑复核需要的时间在我国法律中并无详细规定,一般以需要的最短期限为准。《刑法》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1、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造成六级严重残疾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刑事案件开庭后,判决书的下达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案件的复杂性、证据的收集情况、法院的工作安排以及是否存在法定延长情形等。
被告人因疫情无法履行生效判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顺延履行期限,但是否准许,应由人民法院决定。而被告如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履行的,原告可以申请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