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复工期间,用人单位可安排劳动者远程办公。对因受疫情影响职工不能按期到岗或企业不能开工生产的; 要指导企业主动与职工沟通,有条件的企业可安排职工通过电话、网络等灵活的工作方式在家上班完成工作任务。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安排远程工作,具有合理性。 【法律依据】根据《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规定: 鼓励协
因疫情未及时返岗复工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安排其休年休。其中,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劳动者在带薪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因疫情影响,用人单位可以对劳动者进行调岗并降薪。用人单位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 可以通过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采取调整工作岗位、调整薪酬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在未经协商一致的前提下; 劳动合同任何一方均无权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但是,用人单位在公平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对劳动者行使适当的单方调岗权。 【法律依据】根据《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
用工单位不可将因疫情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 或者因政府采取隔离措施以及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人员中的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 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期间的工资待遇等参照用工单位直接用工的相关政策。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
用人单位不可安排年休假折抵国务院延长的假期,本次国务院延长的假期是针对全民享受的休假; 既是防控疫情需要,也是劳动者福利,其性质与劳动者的带薪年休假不同,两者不能相互抵销。 【法律依据】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用人单位不可拒绝曾患新冠肺炎的员工回单位上班,这种行为属于用工歧视,违反法律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能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
用人单位可要求劳动者披露感染、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情况,以及有关假期所在地、回岗路线等个人信息。 劳动者应当向用人单位报告相关信息。用人单位完全可以依法向员工收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地址、轨迹、健康信息等。 用人单位不得收集与疫情防控无关的信息,且收集、处理或者披露应当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有
租赁的经营性物业受疫情影响,可以不可抗力或者情势变更为理由向业主申请减免房租。 此次疫情作为一种突发性的异常事件,当事人不能预见;从其爆发至今,没有有效的方法阻止其传播,不可避免; 尽管有病人经过治疗病愈出院,但到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确定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能克服; 故此次疫情是人类无法预见、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存在,其性质属于法律上规定的不可抗力。 【法律依据】根据
从各国立法、司法实践和国际标准合同的列举规定看,并没有列举类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或WHO宣布疫情成为PHEIC情况下; 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或不正确履行合同会当然认定为不可抗力而免责。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本法所称不
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裁员,但是应当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企业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