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对象 外观专利主要针对工业产品的设计,主要保护的是工业产品的色彩、图案及外形设计。而著作权更偏向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拥有独创性且能以各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两者都是能够加以复制的智力成果,而产品包装或外观因涉及美感的创造(特别是图案的设计及构思),因此与版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重叠。 2、权利内容区别 外观专利构成主要为财产权,其中包括实施权、许可他人实施权及转让权,相对比较简单。而著作权是由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部分构成,著作者的人身权(精神权利)部分又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权利有不可转让性、永久性等特点。与专利不一样,著作权的财产权部分有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获得报酬权等。由于著作具有作品传播的特性,因此著作权存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放映、广播、网络传播、摄制、改编、翻译、汇编等使用作品方式的权利。 3、保护权前提区别 依照专利法规定,专利权必须有“不属于现有设计,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应该具有明显区别”的特点,因此,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必须有独一无二的首创性。而著作权在作品完成后就自动产生,只要该作品为独创的(不论是否发表,或与已发表的作品是否相似),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著作权利。 4、保护权利获得途径区别 产品外观设计想要获得保护,就必须向国家专利局申请,经过一定的审查程序,才能取得相应专利证书。而著作权是在作品完成后自动取得,不必经过相应审查。需要注意的是,著作权与著作权证完全不同,想要获得实际的维权目的,仍需要向国家版权中心提出申请,取得《作品登记证书》。 5、保护区域区别 专利遵循的是地域性保护原则,在中国申请的外观专利,只能在大陆受到保护(不含港澳台及国外),想要在港澳台及境外获得保护,就必须在对应地区进行申请。而著作权在作品完成后自动获得,不必办理相应手续,就能获得相应地区的保护。除此以外,我国还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因此我国的著作权能在公约签约国获得相应保护。 6、保护期限不同 我国的外观专利保护期为自申请之日起的10年时间。而著作权则要长的多,期限为作者的有生之年,再加去世后50年时间;法人作品及职务作品的著作财产权部分保护期限为50年。
判定外观专利侵权的标准是:产品种类与外观专利相同或者相近。包括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等。
外观专利侵权要符合以下条件:一、侵犯的对象应当是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有效专利。二、有违法行为存在。即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有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的行为。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人主观上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四、应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外观专利侵权不严重,一般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因为一般的专利侵权涉及民事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由法院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但若侵权行为属于假冒专利等侵犯公众权益、国家权益的行为,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因为会涉及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外观专利算侵权的认定方式: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在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上,采用与授权外观设计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观设计等情形,并给专利权人带来实际损失的,应当认定为外观专利算侵权行为。
侵权外观专利被起诉:会被责令停止使用该商标,会对该商标商品进行没收和销毁,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或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起请求处理,一般会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进行罚款。
外观专利认定侵权的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在要部上与专利外观设计基本相同,整体上属于近似,判定专利相似侵权成立,若完全相同,判定专利相同侵权成立。
外观专利侵权,能根据以下步骤认定:1、根据外观专利授权文件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2、将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属于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3、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外观专利侵权是指未经外观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外观专利的行为。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可以根据以下依据,认定外观专利侵权:1、实施的行为属于他人享有专利的保护范围;2、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专利;3、主观存在过错;4、造成了损害后果;5、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