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对象
外观专利主要针对工业产品的设计,主要保护的是工业产品的色彩、图案及外形设计。而著作权更偏向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拥有独创性且能以各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两者都是能够加以复制的智力成果,而产品包装或外观因涉及美感的创造(特别是图案的设计及构思),因此与版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重叠。
2、权利内容区别
外观专利构成主要为财产权,其中包括实施权、许可他人实施权及转让权,相对比较简单。而著作权是由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部分构成,著作者的人身权(精神权利)部分又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权利有不可转让性、永久性等特点。与专利不一样,著作权的财产权部分有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获得报酬权等。由于著作具有作品传播的特性,因此著作权存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放映、广播、网络传播、摄制、改编、翻译、汇编等使用作品方式的权利。
3、保护权前提区别
依照专利法规定,专利权必须有“不属于现有设计,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应该具有明显区别”的特点,因此,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必须有独一无二的首创性。而著作权在作品完成后就自动产生,只要该作品为独创的(不论是否发表,或与已发表的作品是否相似),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著作权利。
4、保护权利获得途径区别
产品外观设计想要获得保护,就必须向国家专利局申请,经过一定的审查程序,才能取得相应专利证书。而著作权是在作品完成后自动取得,不必经过相应审查。需要注意的是,著作权与著作权证完全不同,想要获得实际的维权目的,仍需要向国家版权中心提出申请,取得《作品登记证书》。
5、保护区域区别
专利遵循的是地域性保护原则,在中国申请的外观专利,只能在大陆受到保护(不含港澳台及国外),想要在港澳台及境外获得保护,就必须在对应地区进行申请。而著作权在作品完成后自动获得,不必办理相应手续,就能获得相应地区的保护。除此以外,我国还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因此我国的著作权能在公约签约国获得相应保护。
6、保护期限不同
我国的外观专利保护期为自申请之日起的10年时间。而著作权则要长的多,期限为作者的有生之年,再加去世后50年时间;法人作品及职务作品的著作财产权部分保护期限为50年。
《著作权法》第一条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专利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第三条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2020-09-25 17:06
《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2022-09-01 16:08
权利保护的对象不同。外观设计专利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形状、图案与色彩的结合而具有美感的工业产品的保护。著作权保护的是文艺、科学领域的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2022-09-09 10:50
2022-10-22 16:40
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没有区别。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
2022-08-29 09:01
版权和著作权的区别有:
1、主体不同。
从狭义上看,版权是指出版者权,其主体是出版者。在中国,出版业被当作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地长期为国家专营,由国有的出版机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具体运作。所以,在我国版权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成为版权的主体。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是作品的唯一事实作者,自然人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和民事主体;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被视为“法定作者”。
2、客体不同。
出版者权的客体为书刊及音像出版物。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著作权法保护的只是作品,而非作品的载体,因为作品载体可以有许多种,而作品本身只能是一个。
3、形成机制不同。
版权是一种从属于著作权的派生权利,出版者版权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而产生。而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在我国,作品一经创作产生,只要具备了作品的属性,即自动依法产生著作权。
4、内容不同。
以我国为例,出版者对其出版作品享有的版权,包括专有出版权、版本权、出版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修改权、删除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出版权、发行权、复制权、演绎权、翻译权、演绎权)、传播权(表演权、播放权、展示权、朗诵权)等权利。
5、期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