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索贿而行贿的是否构成行贿罪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被索贿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罪,但是如果获得了不正当利益,就能认定为行贿罪。 2、关于被索贿是否构成单位行贿罪这个问题,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但勒索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
仅凭支付交易记录并无法直接证实存在卖淫嫖娼行为,因此在缺乏其他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们无法认定其存在嫖娼事实,亦不可对之处以治安惩戒。 通常来说,对嫖娼行为的准确判断需要各类充分的证据支持,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察部门出警记录及相关执法人员自撰或口头陈述的证词等等; 此外,还有诸如现场所遗留的物证等其他重要证据。 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单纯的转账记录只可作为间接证据,而非直接指向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乃至构成刑事犯罪的直接证据。
对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既遂的人应这样定罪量刑: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的货物、物品进出境,偷逃应缴纳关税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诈骗卖假货的按诈骗罪定罪论处。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故意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及以上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 3、要求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产生了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
交通事故逃逸后的量刑依据主要围绕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逃逸情节恶劣程度及行为人悔罪态度三方面综合判定。具体依据如下: 一、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未达到犯罪标准 若逃逸行为未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如无能力赔偿金额未达30万元),则不构成犯罪,仅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行政处罚(罚款、行政拘留等)。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基础后果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造成以下后果的逃逸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致1人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致3人以上死亡且负同等责任; 造成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且无力赔偿,并负全部或主要责任。 二、逃逸情节的恶劣程度 一般逃逸情节 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逃跑的,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均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加重处罚,基准刑期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 若逃逸直接导致被害人因未及时救治死亡(如逃离现场后被害人因伤势恶化死亡),则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刑期升至7年以上有期徒刑。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定罪量刑为:对犯罪行为人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审判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贪污的定罪是个人贪污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或不满5千元,但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疫、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等情节;受贿的定罪是:个人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或未达到一万元至三万元,但具有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强行索取财物等情形。
股东挪用公款的定罪量刑: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认定抢劫罪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
仅凭微信聊天记录一般无法单独定罪,需结合其他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若聊天记录被认定真实、合法且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可作为辅助依据,但法院仍需综合全案证据审查,排除合理怀疑后作出判决。 详细分析 微信聊天记录的证据属性 微信聊天记录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的“电子数据”类证据。其作为定案依据需满足三个核心条件: 合法性:需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如当事人自愿提供或经法定程序调取); 真实性:未被篡改、伪造,需通过公证、鉴定或双方认可等方式确认; 关联性:内容需直接关联案件事实(如明确提及犯罪细节、时间、地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