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逃逸后怎么定罪的量刑依据

刑事辩护 2025-03-27 15:52 标签: 逃逸 定罪

交通事故逃逸后的量刑依据主要围绕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逃逸情节恶劣程度及行为人悔罪态度三方面综合判定。具体依据如下:

一、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未达到犯罪标准

若逃逸行为未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如无能力赔偿金额未达30万元),则不构成犯罪,仅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行政处罚(罚款、行政拘留等)。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基础后果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造成以下后果的逃逸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致1人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致3人以上死亡且负同等责任;

造成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且无力赔偿,并负全部或主要责任。

二、逃逸情节的恶劣程度

一般逃逸情节

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逃跑的,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均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加重处罚,基准刑期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

若逃逸直接导致被害人因未及时救治死亡(如逃离现场后被害人因伤势恶化死亡),则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刑期升至7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上述规定泛指各类交通事故,只要是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就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而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也就是说,法律规定惩罚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与驾驶人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轻重无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六个月内发生两次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专业运输单位,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消除安全隐患,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禁止上道路行驶。

杜亚红律师

杜亚红律师

广东正美律师事务所

合同纠纷 房产纠纷 征地拆迁 公司法务 知识产权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精选法律百科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