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如果是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工伤而瞒报的,会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根据法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1)工伤报告程序。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了工伤保险的才有这个程序。 单位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2)工伤认定程序。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份 (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的程序,这是一般工伤必走的一步。
劳务派遣人员发生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如下: 1、用工单位第一时间送到医院给予急救; 2、及时通知劳务公司; 3、劳务公司负责工伤的申报,审批,劳动能力的鉴定等一系列的工伤程序的处理; 4、工伤的赔偿根据工伤鉴定的标准,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赔偿。
在工地干活受伤,即使没有劳动合同,但是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属于工伤。如果公司不赔偿医药费,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可以先去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工伤科做工伤鉴定之后去医院治疗,保留医疗单据和相关证据,之后可以委托律师起诉处理,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九级是有赔偿的,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如果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
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如果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而员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工伤赔偿。 用人单位除过失性辞退外,不得随意与患工伤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经济补偿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赔偿金。
工伤事故死亡赔偿标准: 1、丧葬补助金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个月的标准发给。 2、供养亲属抚恤金发给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死者的亲属。 其标准为: 配偶每月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中月平均工资的40%发给,其他供养亲属每人每月按30%发给,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加发10%。 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过死者本人工资。 当供养亲属丧失其供养条件时,不再享受该项抚恤金。 |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8个月至60个月的金额,具体标准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致残一级至四级而享受伤残抚恤金期间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工伤事故索赔有效期为一年。自发生事故伤害之日起三十日内,单位应该申请工伤认定申请,若在此期限内,单位未提申请,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在工伤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然后根据认定结果进行索赔,或者向劳动仲裁委提出仲裁。
职工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上报。 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事故索赔的处理方式: 由用人单位或职工及其近亲属向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若依法购买工伤保险的,可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赔偿,提交医疗费等凭证,通过审核后,按核定数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