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应当进行工伤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 2、工伤鉴定由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一方依法去申请;而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1、劳动能力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结论。 2、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在我国工伤认定书填写内容: 一、字体工整; 二、申请人为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的,加盖公章; 三、事业单位职工填写职业类别; 四、伤害部位分类表填写; 五、职业病者,按职业病确诊时间填写,受伤或死亡的,按初诊时间填写; 六、职业病名称按照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填写; 七、事故类别按事故分类表填写; 八、受伤害经过简述,应写清事故时间、地点,当时所从事的工作,受伤害的原因以及伤害部位和程度。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其他需要赔偿的费用。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初次工伤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不一定需要做工伤鉴定。如果认定为工伤后,经过医疗治疗后,实际没有影响肢体功能障碍,达不到伤残标准,则可以不用做鉴定,前提是单位、个人都没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 工伤认定申请主体: ⑴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的场合,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工伤认定,此系其法定义务。 ⑵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在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场合,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报工伤是否要本人去工伤鉴定,分情况来定。 1、需要本人去的时候,要同时带着你的身份证、病历、片子等材料,若是通过法院做的鉴定,那就只需要你本人带着身份证、费用以及手中的片子去即可。 2、职工发生事故伤害。 若是由用人单位申请的,不需要工伤职工本人前往。用人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应在一年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
关于大脚趾骨折引发的工伤鉴定问题,若由相关工伤部门作出定夺,可能会被判定为十级工伤等级。 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十级伤残将会获得相当于七个月社会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 同样,七级伤残将能领到等同于13个月的本人工资赔偿,八级伤残则可获取不低于11个月的本人工资赔偿。 假设当事人的月工资水平达到七千元,那么他将在这次事故中一次性地拿到四万九千元的伤残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届满之日起,工伤保险基金会按照规定给予他们一次性的工伤医疗补助金。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工伤伤残等级分为一至十级。最重为第一级,最轻为第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