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工地上干活,老板没签合同且不给钱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部门责令老板改正;老板逾期仍不付的,则责令老板加付赔偿金给劳动者。或者劳动者可以采取协商、申请仲裁、申请支付令等方式来处理。
1、劳动者因被拖欠工资发生争议时,应先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的要求,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 一般来说,多数用人单位会考虑到诉讼成本和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同意支付合理工资的要求。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签订和解协议,但要注意该协议并无强制执行力。 2、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要求其主持调解。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般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可相对中立的协助双方化解矛盾,也有利于减少双方诉累。 因此,当因被拖欠工资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可先考虑此种方式。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可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协议,但该协议也无强制执行力。 3、在无法
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由法官作为中间人,做欠款人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欠款双方很容易达成和解,然后签署和解协议。 在一方不履行和解协议时,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协议即可。
收集证据:首先,确保您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工资被拖欠的事实。这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工作时间记录、银行转账记录等。 与用人单位协商: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明确表达您的要求,即支付拖欠的工资。有时候,通过直接沟通可以解决问题,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程序。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如果协商无果,您可以向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介入调查,并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投诉后问题仍未解决,您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一种较为快速且成本较低的法律途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提起诉讼: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您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的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的判决将是最终的法律决定。
没签合同不能否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所以,在工地上受伤,只要是属于工伤,不论是否签有劳动合同,都应当按工伤保险条例来进行保险赔偿。只是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实践中可能会存在一个问题,即用人单位否认劳动关系。那么此时如果想要获得工伤赔偿,则首先要通过劳动仲裁确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这是认定工伤的前提条件。
若是直接由包工头招用的工人在工地上受伤,可以直接找分包给包工头的项目分包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若是经查承包方不具有承包建筑施工资质,那么应当向上一级具有承包建筑施工资质的分包单位或发包方要求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由法官作为中间人,做欠款人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欠款双方很容易达成和解,然后签署和解协议。 在一方不履行和解协议时,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协议即可。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1、工地欠钱不给,劳动者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投诉; 2、向企业的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与单位协商解决等,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般建筑工程施工需具备的开工条件包括以下: 在文件审批方面需要的开工条件: 1)施工图经过审核(现在规定由具有审图资质的第三方企业审图)并加盖审图章;另外,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进行会审、交底,图纸会审纪录已经有关单位会签、盖章、并发给有关单位; 2)合同或协议已经签定(虽然建筑法中未明确规定,但是办理开工许可证时必须具备合同文件); 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已经办理、领取(有建设单位办理,施工单位配合); 4)三材指标或实物已经落实; 5)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已经编制,并经批准; 6)施工图预算已经编制和审定,施工资金准备完善; 工作场地、设施方面的开工条件: 1)临时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