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钱不还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资。 我国法律规定: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拿不到工钱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另外,还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对仲裁委的裁决不服,还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根据我国《劳动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干完活不给钱把干的活都毁掉是不可以的。拆掉自己干的活,会触犯法律,根据毁坏财物的价值大小和社会危害性,可能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因为建筑材料,场地等都是属于甲方,乙方作为承包商,个人作为施工方是没有权利拆除。劳动者可以通过仲裁或者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等合法方式要工资。
给私人干活,双方没有签订合同,被拖欠报酬的,属于民事争议,不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收集相关证据,按以下方式处理争议: (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3)仲裁解决。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使纠纷得以解决。
无论数额多少,只要满足起诉条件就可以起诉。
1、劳动者因被拖欠工资发生争议时,应先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的要求,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一般来说,多数用人单位会考虑到诉讼成本和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同意支付合理工资的要求。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签订和解协议,但要注意该协议并无强制执行力。 2、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要求其主持调解。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般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可相对中立的协助双方化解矛盾,也有利于减少双方诉累。因此,当因被拖欠工资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可先考虑此种方式。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可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协议,但该协议也无强制执行力。
如遇到无法获取工资金项的情况,被雇佣方有着多种合法途径可以选择来寻求帮助及解决方案: 首先,可以向劳动监察部进行投诉;若用人单位触犯了国家的相关法规,未依照约定按时、全额地支付给员工相应的劳动报酬,那么,员工便有权将此情况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投诉,该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处置。 其次,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状告用人单位就此事进行劳动仲裁。 经过与用人单位多次的交涉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后,可以向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申请,要求进行劳动仲裁。
最好的办法是在与对方进行一次协商,如果确定对方是没有归还的意图时,再向法院提起诉讼。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老板不给工钱,找劳动局一般两到三个月可以拿到工资。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决,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根据国家规定在仲裁或诉讼的时候,可以要求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