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
公司预留的年薪不可以不给发。公司预留的年薪不给发,违反《劳动合同法》。可以直接到劳动仲裁机关去申请仲裁,主张经济补偿金或经济赔偿金。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根据《劳动法》中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中必须约定劳动报酬。年薪是年度固定工资。 年度固定工资是经营者的保底收入,它不与企业业绩挂钩,而主要根据经营者个人能力、社会消费水平和企业的经营难度等确定。 年薪应包括: 1、年度固定工资。 2、年度效益工资。 3、长期效益奖励。 4、社会保险。 5、职工福利。 6、职务消费。 年薪,是包括了职工福利这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以上,享受带薪年假。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既包括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以上的情形,也包括职工在不同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以上的情形。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年薪不包括年终奖。一般会在劳动合同或录用通知等文件中列明工资的构成,是否包括年终奖,如何发放年终奖也应在合同中列明。法律及法规保护的是工资,年终奖属于奖金性质,也就是属于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发放的钱,如果企业没有在劳动合同中列明,即使没发,也没有责任。一般人力资源经理在说年薪时会区分情况进行说明。
1.一次性发放模式。 在遵循此种发放方式时,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在春季初或冬季尾这两段时间内,根据每位员工在上一年度中的辛勤努力及公司整体业绩水平,将其全年的薪酬福利总额全面支付给他们。 2.以每月预支工资为主,年末清算为辅。 采用这个方法的企业允许员工在每个月都能获得对应的工资收益,而到了年末,将根据他们整年的工作成果以及公司的整体业绩情况,重新计算全年的薪酬福利总额,最终确定员工该拿多少,并支付剩下部分。 3.依据季度或月份进行发放。 还有一些企业选择把全年的薪酬福利按季度或月度来支付,这样就能在各个季度根据其业务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具灵活性。 4.年底双倍工资或三倍工资。 目前来说,比较常见的年终奖金发放款式之一就是年底双倍工资或是三倍工资,许多外商独资企业尤其喜欢用这种方式,以此作为对员工一年来辛勤付出的肯定与奖励。 这意味着在年底时,企业会额外再给员工一个月(年底双倍工资)或两个月(年底三倍工资)的工资作为年终奖金。 5.以绩效奖金形式发放。 这种年终奖金发放形式主要是基于绩效数据做精确的核算,由于想到绩效差距问题,因此更能有效地激发优秀员工的工作热情。 同时,他们所拿到的年薪又可划分为基本年薪酬、绩效年薪酬以及保证金三个部分,其中基本年薪酬将按照每月平均分配的方式进行发放,绩效部分则是每年考核完毕后按其贡献比例发放;至于保证金部分,员工离退休或是离职之时便可领取。
年薪150万,税后收入为1157520元。如果不考虑社保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等情况的,平均每月需缴纳28540元的个人所得税,一年需缴纳342480元的个人所得税。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对于年终奖的扣税策略,分别为以下两种情况: 首先,在发放该笔年终奖当月的基准工资数额高于5,000元人民币的时候,对年终奖进行扣税的方式为: 用年终奖的总额乘以相应的税率后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而这个税率则是由年终奖金额除以12之后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所对应的税率来确定。 其次,如果当月的基准工资低于5,000元人民币的话,那么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就应当是年终奖数额减去5,000美元乘以每月基准工资乘以相应税率后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同样的,这个税率也是依照年终奖金额减去5,000美元之后与每月基准工资相除后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所对应的税率计算得出的。
508008元左右。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即超过5000元的部分需要交纳所得税。 税前70万年薪平均月薪58333元,减去所得税15999元,剩余每月42334元,税后年薪508008元。 依照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月收入-五险一金-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起征点-专项附加扣除)乘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