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构成轻伤,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主张民事赔偿。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打架后当时没去验伤,之后要证明自己被打伤的事实才算。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下拘留;打成伤或更严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没领证的孩子应该跟谁可以双方协商,签订抚养权协议书约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依然可以受理,但是原告不再享有胜诉权。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针对“诈骗没有证据怎么处理最有效果”的问题,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实践,核心处理逻辑和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一、结论先行 最有效的处理路径是:立即报警 + 主动协助取证。即使您手中暂时没有直接证据,只要存在合理怀疑,公安机关应当受理案件并启动调查程序。在警方介入后,受害人需积极配合提供线索,帮助警方补强证据链。 二、关键处理步骤解析 1. 第一时间报警(核心动作) 法律依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0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或控告。 操作要点: - 不要因“证据不足”拖延报警: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是侦查取证,受害人只需提供基本线索(如诈骗方式、金额、对方身份信息片段等)。 - 固定接警记录:要求警方出具《受案回执》,后续可凭此追踪案件进展。 示例:若通过微信被诈骗,即使聊天记录已删除,仍可提供对方微信号、转账时间、金额等基础信息,警方可通过技术手段调取后台数据。
用人单位无权克扣辞职员工工资。您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① 协商要求补发工资;② 向劳动监察投诉;③ 申请劳动仲裁(可主张补发工资、未签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经济补偿等)。维权关键点在于收集劳动关系证据,且仲裁时效为离职后1年内。 一、法律定性:克扣工资的违法性 1. 克扣工资的违法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0条、《劳动法》第91条,以下情形均属违法: 以员工辞职为由扣除工资 以未提前通知为由扣减工资(除非合同有特殊约定且已履行告知义务) 扣发工资作为“违约金”或“赔偿金”(未造成实际损失不得扣除) 2. 合法扣工资的例外情况 仅限以下两种情形可扣除工资(需有明确证据): 员工重大过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扣除金额≤工资20%) 法院判决/仲裁裁决中明确需扣减的款项
借款合同解除后,担保人通常仍需承担担保责任,除非担保合同明确约定解除主合同可免责。具体责任范围需结合合同条款、解除原因及担保类型综合判断。建议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解除后的担保责任,并在争议发生时及时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
需要确保回答清晰,分步骤说明,同时引用相关法律条文,比如《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增强权威性。
没有劳动合同,但职工能提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也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