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按取得数额较大的标准立案。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认定为抢夺罪的“数额较大”。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抢夺罪的立案标准规定如下: 1、金额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2、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3、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抢夺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特点是: (1)必须是公然夺取。这是指犯罪嫌疑人当着公私财物持有者的面,乘其不备,公开夺取其财物的行为,公然夺取是抢夺罪区别于盗窃罪的秘密窃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抢夺是一种强力行为,因为不实施强力夺取,就不能实现财物的非法转移。但必须以不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胁迫的手段为前提。这是抢夺罪区别于抢劫罪的显著标志。 综上所述,你知道抢夺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了吗!
构成抢夺犯罪之后又把东西归还,仍然按抢夺罪论处,只是具有了从轻处罚情节。
抢夺罪未遂追究刑事责任。首先确定抢夺罪应适用的基准刑,然后在基准刑基础上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抢夺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抢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构成抢夺罪的,最多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夺罪存在未遂,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暴力性行为抢夺公私财物,但是财物没有脱离原所有权人控制的,就算抢夺罪的未遂。
抢夺罪的数额标准是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来确定的。一般来说,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但请注意,这些标准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具体数额标准还需参照当地司法机关的规定。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如下: 1.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 2.抢夺罪只侵犯财产权,抢劫罪还侵犯人身权。 3.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
1、客体要件不同。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夺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产的行为,劫取公私财物的数额不限;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在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明确规定下,抢夺罪的行为主体通常为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他们必须达到法定年龄,也就是年满16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