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被弄坏可以报警。 具体分析如下: 1、损坏他人财产不构成犯罪,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2)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量刑: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数额较大是指造成公私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的。 其他严重情节是指毁坏公私财物3次以上或者纠集3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数额巨大是指造成公私财物损失10万元以上的。 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毁坏个人财物,导致他人精神失常的;破坏生产、经营设备设施,造成停产或经营停止,引起重大损失;破坏手段极其恶劣的;等等。
兼职不给钱可以报警。 但这属于民事纠纷,不需要报警,即使报警也不应受理。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盗窃行为的受害人报警后,如果经公安机关的审查,盗窃行为构成犯罪的,并且在追诉期内的,就会立案进行侦查。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扰民了,你可以报警。不过,在社交媒体上遇到的那种言语攻击、恶意传播啥的,是不是得报警,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首先,你得看看啥算是“扰民”。有些人觉得被冒犯了,有些人又觉得只是言论自由。其次,你得想想法律和个人隐私。平台一般有举报机制,能处理这些问题,那就不用急着报警。但要是碰到人身安全、犯罪活动这种大事,那就得赶紧找警察了。这种恶劣行为得受到严厉的惩罚,保护咱们的权益。总之,报警不报警,得看具体情况,别一股脑儿就报了。
只要受到写恐吓信、公然侮辱、诬告陷害、被打击报复等骚扰到正常生活的情况,那么行为人其行为是违法的,一般情形下,只要达到一次,受害人就可以报警,要求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报案时,要提供对方的电话号码,录音,电话清单等即可。
被短信验证码轰炸可以报警,有网络警察可以查IP地址,但有可疑对象和提供证据最好,否则报警后处理困难。短信轰炸机是一种软件,它可以通过任何可能的方式向指定的手机号码发送尽可能多的短信,这些短信可以在计算机或手机上运行。验证码信息通过不同网络产品的短信验证码机制发送到指定的手机号码。
报警不在当地的也可以,但需要是在管辖案件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法律规定,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发生在本辖区内的刑事案件。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重大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涉外犯罪、经济犯罪、集团犯罪案件的侦查。
报案可以去公安局,也可以去派出所。 但小的案件、尤其是仅涉及辖区治安管理的案件一般是去派出所报案,直接去公安局报案也是可以的。 派出所属于公安局的派出单位,公安局是派出所的上级机关,二者权力有大小之分;设立派出所主要是为了管辖上的方便,为所在辖区的人们提供行政和司法上的便利。
可以报警。但报警不一定能处理。恶意欠薪数额巨大公安才会管。遭遇恶意欠薪,劳动者可以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也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来解决;还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来解决;如果还未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可以报警。 1、无论任何犯罪,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就应当立案侦查。 是否具有犯罪证据,是侦查过程中需要查明的问题,不是立案的标准。 2、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是指经报案或者调查,发现一种事实的发生,可能构成犯罪,应当依法立案侦查予以确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