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役是在看守所。根据有关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嫌疑人,剩余刑期不到一年的,都可以在看守所进行执行,但拘役期限最长为六个月。
拘役三个月,暂不执行,给予六个月的考验期限,如果在六个月的考验期限内没有违反缓刑规定,六个月期满后,原判刑罚视为已经执行完毕,不再执行。如果在六个月的考验期限内违反缓刑规定的,应当重新执行拘役的刑期。
拘役较重,管制和拘役的区别在于:1、二者的含义与性质不一样,拘役是短期的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而管制只是限制犯罪分子一定的自由;2、二者的期限不一样,拘役的期限是一到六个月,管制是三个月到两年;3、二者的对象不一样;4、二者的执行不一样,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去社区矫正。
拘役管制的含义: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在中国是主刑之一,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
拘役与拘留的区别如下:1、性质不同。拘役是刑罚;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属于治安行政处罚。2、适用的对象不同。拘役适用于犯罪分子。3、适用的机关不同。拘役和民事拘留均由法院适用,而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则由公安机关适用依据的法律不同。4、期限不同。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刑事拘留的期限最多延长至30日;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
拘留的人在看守所怎么过。 我国看守所条例规定:对人犯教育,可以采取集体训话、个别谈话、配合办案机关召开从宽从严处理犯罪分子的大会、动员人犯亲友规劝、选择人犯或者被释放的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看守所应当组织人犯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书报,进行时事、政策、法制教育,活跃生活。为了促进人犯的思想改造,增强人犯体质,在保证安全和不影响侦查、起诉、审判的前提下,看守所可以在所内组织人犯进行适当的劳动。
判3个月拘役没有办法不进去,拘役犯刑期由公安机关执行,不押送监狱收监强制执行劳动改造,主要是体现分管分教,致其恶习得到较好的校正而不受犯罪恶性较大的有期徒刑罪犯的感染。如果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行为,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应当在看守所执行。嫌疑人应当真心悔过,认真服刑,接受教育。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帮助你逃脱刑法的惩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拘役案底多少年都不可以消除,被法院判定拘役,已经被认定有罪,肯定是有案底的,拘役不会被撤销案底。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有如下特点: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给报酬;拘役期满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拘役后的案底不能取消。拘役是一种刑罚方法,是五大主刑之一,是刑事犯罪后给予的刑事制裁,只要是被判处过拘役刑罚且判决书生效的情况下,就会有犯罪记录,也就是案底;而案底就是指犯罪记录制度,这种犯罪记录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终身存在。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