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收养关系不需要继续承担抚养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养子女和养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随之解除,养父母不需要继续承担养子女的抚养费。
收养的法律特征如下:收养行为的身份性收养是一种变更亲属关系及其权利义务的行为,具有法定的拟制效力和解除效力。收养关系主体的限定性收养是一种身份发生的行为,是用来创设特定的身份关系的。收养关系的可变性收养行为创设的是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因而是可以依法解除的。收养行为的身份性收养是一种变更亲属关系及其权利义务的行为,具有法定的拟制效力和解除效力。收养关系主体的限定性收养是一种身份发生的行为,是用来创设特定的身份关系的。收养关系的可变性收养行为创设的是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因而是可以依法解除的。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五)年满三十周岁。
收养关系解除的条件有: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收养关系的;养子女年满八周岁以上,并且本人同意解除收养关系的。
解除收养关系的途径有: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养子女年满八周岁以上,养子女本人同意解除收养关系的;收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除收养关系。
收养关系解除后被收养的子女没有义务赡养养父母。法律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所以被收养的子女只对其亲生父母有赡养义务,对其养父母无赡养义务,但是养子女自己愿意赡养养父母的,法律也不会加以禁止。
收养关系可以继承养父母财产。法律规定,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亲生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中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夫妻离婚后收养关系一般不可以解除。即夫妻是不是离婚与收养关系是不是解除一般无直接联系。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除当事人达成协议外,不得解除收养关系。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
如下情形下收养关系可以解除:1、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且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2、法院根据当事人主张,依法判决解除收养关系的;3、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就解除收养关系达成协商一致的;4、其他情形。
解除收养关系后,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继续支付赡养费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但这一规定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支付赡养费。
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收养当事人双方均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2)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公开承认其养父母养子女关系,以父母子女相称,并为群众及有关组织所公认双方相互间有扶养的事实。 (3)养子女与生父母在事实上已终止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未曾办理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对此,中国有关政策规定: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据此,凡符合前述条件的事实收养,国家承认其收养的效力,并予以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