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地在管控治理措施加大的情况下,已经得到了好转。但是社会秩序仍然需要我们严格去遵守,互联网作为人人都能发言的平台,仍然有一些人在散布谣言和谣言,传播关于疫情的虚假信息。根据情节的严重性,会对其进行处罚,如果情节比较严重的已然构成犯罪。接下来,让我们与律说律答平台一起了解上海女性谣言的处罚。
对于散布谣言是什么违法行为,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民事违法,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违法,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刑事违法,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散布谣言刑法第几条。散布谣言会涉嫌侮辱罪或诽谤罪。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 一是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二是行政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是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或者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此类犯罪行为要受到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刑事处罚。
散步谣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承担法律责任。
受害人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如他人散布谣言导致自己名誉受损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由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处罚,还可要求其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出入公共场所,切勿意气用事,赌气冲动,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