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案件的办理、执行期限: 1.规划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处罚、限期拆除等行政处理决定。60日内无法作出处理决定的,经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其他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0日内无法作出处罚决定的,经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2.执法部门作出行政处罚等行政处理决定后,当事人在执法部门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执法部门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应当自法定可以实施强制执行之日起3个月内执行完毕。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执法部门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法部门依照城乡规划法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又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执法部门应当自法定期限届满之日起15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已经立案的案件不存在追诉期了,立案后追诉时效是不受限制的。因为《刑法》明确规定了在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没有立案的,才有追诉时效。 根据《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法院的归档,是指案件审理完毕,将案件卷宗整理移交的档案室。 2、法院审理的案件是不存在撤案这个概念的。撤案一般是指公安机关,对不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 3、你有案件没结,估计你说的是有案件没有执行,法院向征信系统提交了你的不良记录,因不良信用,对贷款造成了影响。 4、不良记录,不会因你履行而立即消除。
正在诉讼的案件能信访。 信访,是公民的权利,按正常程序合法上访是可以的。但法律也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正在办理的案件,由办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承担主要信访工作职责,之前审理过该案件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下一级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配合、支持和协助。信访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信访的,上一级人民法院仅做告知、引导、通报信息等工作,下一级人民法院应当畅通信访、诉讼渠道,做好案件的审理和诉中信访工作。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刑事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案件,例如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罚金的处罚。 刑事案件一般都是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在受害人或者群众报案、举报后,公安、检察机关即会介入侦查。然后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由法院作为法律的裁判者进行公正的审判,从而达到制裁犯罪人和保护人民的刑法目的。
什么案件可以网上开庭。我国并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什么案件网上开庭,如果不方便线下开庭或者由于其他因素不能到场的,可以申请网上开庭。人民法院是否同意网上开庭的申请,需要法院根据当地政策与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案件发生后的追诉时间是: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保险代偿最后起诉能不能打赢,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看。保险公司要打赢代偿起诉,首先就得收集齐全资料,证明事故的全责在对方,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识别证,并且是对方耍赖不赔偿损失。 对于代偿起诉,债务人应该积极应诉,并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同时与债权人协商一致,延长还款期限或者分期还款,要求债权人撤诉。
检察院立案了不一定就是认定了。 在法律上,是否立案,由公安机关审查确定,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侦查,获取有关证据,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不予立案 。报送检察院是要确定是否可以提起公诉,能否公诉还要看能否追究刑事责任,事实是否确凿,法律依据是否充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条之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派出所不处理案件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反映情况,要求上级公安机关督促下级公安机关立案,或者可以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提出,请求检察院予以监督。 派出所不处理案件,属于不作为。根据我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公民或者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警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受理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控告人。 对依法检举、控告的公民或者组织,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