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警对死刑犯是正常押解。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执行死刑后,在场书记员应当写成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
死刑犯怀孕的不再执行死刑,该孕妇将会被改判无期。对于已经被判处死刑的女犯在看守所期间怀孕的,属于重大事故。负责看守死刑犯的监狱必然会被严厉的追究责任。
1、如果是死刑,立即执行的,没有机会减刑。 2、如果是死缓,缓期执行的,在二年缓刑期内:没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死刑犯在未被依法执行死刑前是应当具有生命权的。生命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并且生命权生而平等,不因种族、民族、性别、身份等而有所差别,更无法以金钱来衡量其价值,在未被法律剥夺之前,均应平等地受法律保护,死刑犯这一身份决不能构成生命的等级、轻重。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 1、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亲人或者其近亲提出会见罪犯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2、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应当在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3、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认真核对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基本犯罪事实及其他情况; 确保被执行的人就是判决、裁定所确定的死刑罪犯,以防止错杀;还要询问罪犯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死刑犯拒绝辩护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被告人应当在5日以内另行委托辩护人,被告人未另行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应当在3日以内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另行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1、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进行减刑。 2、依照法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是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刑罚的期间,如果严格的遵守监狱的规定,有明显的悔改并且接受改造的时候变现十分良好或者是存在有立功表现的话,可以申请减刑。 3、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一半
死刑犯临刑前有权利。 包括会见其亲人或的权利。 留下遗言、信札的权利。 保持人格的权利等。 且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被判处死刑的是发生重大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
关于死刑犯行刑作业的相关流程如下: 首先,在执行死刑前,罪犯如有向法院提出会见其亲属或律师的请求,或者其家属也提出了会面的要求,那么,人民法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批准此项申请; 其次,对于那些决定执行死刑而等待实施的罪犯,在执行命令下发三日之前,应征求同级人民检察院的意见,派专员进行现场监督; 第三,进行死刑执行时,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应对罪犯的身份进行详细核实与确认,并确保被执行者是经过正式审判程序判定为死刑的罪犯,以预防错判的发生,同时还需询问罪犯是否有告别的遗漏和信件等特殊物品,并保留验证结果的记录,再将执行任务交予执行人员,按照法定流程完成执行死刑作业; 最后,所有执行死刑的过程都应公开透明,严禁任何涉嫌侮辱被执行者人格法医应确认罪犯确实已经死亡,而在场书记员则需要细心制作执行纪录。
死刑犯怀孕了不会执行死刑。 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罪犯正在怀孕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不适用死刑的情形: 1、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 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