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尸体由执行机关通知其家属领取并处理。没有家属或家属不领取的,由执行法院依法处理。以下几种死刑犯尸体可利用:无人收殓或家属拒绝收殓;死刑犯自愿将尸体交医疗卫生单位利用;家属同意利用。
杀死人了去自首的,如果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的,即便自首也应判处死刑。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中级法院是可以判决死刑的,但是中级人民法院判死刑后要向最高院或者高院复核。法律规定,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终身剥夺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罪犯的政治权利,不是没有意义的,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基于以下4点原因: 1.政治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既然剥夺了犯罪分子的生命或终身自由,就应当同时剥夺这些犯罪分子终身的政治权利,以表示在政治上对这些犯罪分子的彻底否定评价; 2.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后,从宣告、核准到实际执行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死刑罪犯可能遇到赦免而不被执行死刑,之后就仍享有政治权利,就有可能利用政治权利对国家和社会进行危害; 3.有些权利不以人的生命或终身自由被剥夺而消失。比如其生前的立说著作,如不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就可能再版或继续流传于社会。再比如犯罪分子生前若有荣誉称号、奖章等,如不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在其被执行死刑后就仍享有这些权利; 4.有些权利,即使罪犯的生命或终身自由被剥夺了,但仍有可能被他人代为行使。
网贷无法偿还不会判死刑。无法按时归还贷款属于民事责任,不会涉及刑事责任,即不会坐牢。但是如果逾期不归还借款,有被起诉的风险,有极大可能被纳入征信名单,建议及时还款。如果有能力归还而拒不归还的,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该罪名不会判死刑,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可能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等。
死刑立即执行是不适用缓刑的,但是死刑缓期执行是可以减刑的。 我国刑法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死刑,依据法律相关规定,是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剥夺一个犯人生命的刑罚,是最古老也是最严厉的刑罚。死刑对罪大恶极、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安全的犯罪分子予以处决,在严惩犯罪者、威慑和教育有犯罪企图者,安抚受害者遗族、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以及人类伦理道德底线等方面,拥有特殊作用,其效果也非常显著。
判决死刑不一定是立即执行,要看具体宣判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第五十条第一款: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几公斤毒品是能判死刑的,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贩卖鸦片一千克以上就可以被判死刑,如果是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冰毒,贩卖50克以上的,就可以判处死刑。但满足上述数额并不是必然被判死刑,是否判处死刑,还要结合具体案情来综合判断。
被害人家属可以要求死刑。但是最终是否判死刑,应由法院经过审理后作出的判决为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