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罪当判处死刑的,但考虑到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未遂、从犯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不立即执行。 二、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被告人作案时的年龄、智力和身体状况等自身因素,可不立即执行。 三、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案件系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激化引发的,可不立即执行。 四、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十九
死刑的种类:枪决、注射。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应将死刑复核程序修改为审判程序以实现死刑过程中的公平、正义,维护司法机关应有的权威。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毒品犯罪免除死刑的情形: 一、从犯可以免除死刑; 二、作用小地位低者可以免除死刑; 三、毒品共同犯罪中因同案犯在逃,已到案的共犯人可以免除死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毒品的范围及毒品数量的计算, 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的数量以查
不能判死刑的人: 1、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死刑; 2、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适用死刑。 3、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死刑案件对证据的有要求: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 (四)共同犯罪案件
中国的死刑分为两种,分别是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的计算: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生效之日,而不是指判决执行之日。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五十一条,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以下情况可以免除死刑: 1、依据法律规定,不足以判处死刑的; 2、具有法定减轻、从轻情节,被从轻、减轻处理的; 3、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不适用死刑。又聋又哑的人,可以减轻处罚,可以免除死刑; 4、有立功表现的犯人,也可以免除死刑。 【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一、向最高人民法院报请核准程序为: 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 2.高级人民法院经复核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在作出裁定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复核,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直接提审改判或发回重审。 二、向被授权的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核准: 1.中级人民法院判
有下列好处: 1.对于严重腐败犯罪分子,通过逐步限缩死刑立即执行,而代之以终身监禁,有助于逐步调整传统中国社会的死刑观念。 2.在犯罪预防上,释放出坚定的严惩腐败重罪导向。 【法律依据】 《刑法》第383条,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