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事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医院借调手续和流程:由借调部门(单位)征得拟借调人员所在单位及本人同意后,提出借调申请;部门研究同意借调,则征求被借调员工个人及所在单位意见;同意之后部门形成书面报告并请各部门会签,报决策层审批同意;向所在单位发正式的借调函,办理有关手续。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申请劳动仲裁不能在网上申请。需要当事人亲自或委托代理人到当地仲裁委提交申请。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俗称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 2、提交手续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予以立案,然后给两方举证期并且给另一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两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通常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收到裁决书15天内能够诉讼到法院。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设计备案流程: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签定后,应将材料报送到项目所在地省辖市或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合同备案手续。承接工程设计项目的单位在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签定后30个工作日内或初步设计开始前10个工作日(没有初步设计阶段的,在施工图设计开始前10个工作日)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工程勘察合同签约流程是首先由公司合同预算部起草合同,参与合同谈判,组织会签;然后由工程部审核合同的各项技术条款,物质采购部审核各种材料采购与供应条款,财务部审核合同付款、发票纳税等条款,法律顾问分析判断合同风险,主管领导负责合同整体审核,最后经总经理审定批准签约。
申请工伤鉴定的流程:先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然后提交相应的材料;在社保行政部门受理后,等待社保行政部门作出决定;最后将决定书送给职工一方和用人单位,并抄送一份给社保经办机构。如果不被受理的,则依法领取不予受理的决定书。
诉前调解流程: 1、起诉; 2、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 3、法院安排诉前调解; 4、调解员主持调解(不超过20天),调解成功; 5、当事人不起诉,法院不立案并退还起诉材料; 6、当事人和解撤诉,不需要出具文书,法院立案按当事人撤诉方式处理; 7、调解组织出具调解协议书,法院立案按当事人撤诉方式处理; 8、法院立案并出具民事调解书; 9、调解不成功,立案进入诉讼程序。
司法亲子鉴定流程: 一、通过亲子鉴定咨询站选择一家正规的司法亲子鉴定机构。 二、和亲子鉴定人员详谈,预约亲子鉴定时间。 三、被鉴定人带齐身份证明来亲子鉴定中心。 四、被鉴定人仔细阅读和填写司法亲子鉴定委托申请表格。 五、工作人员为其采集亲子鉴定样本,并进行拍照处理。 七、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并交纳亲子鉴定费用。 八、一般5个工作日通知检测结果,7个工作日发出鉴定报告,可采用加急处理。
当事人如果遭遇侵权,可以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举报维权。 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理的投诉,应当在10日内办结; 情况复杂的,应当在90日内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