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考驾照新规定:由于吸毒史被吊销驾驶证的,重新申请驾驶证需要到户籍地派出所出具三年内无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已满三年的证明。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三条,三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缓刑社区矫正时不接收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投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1款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宣告缓刑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 人民法院应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送交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社区矫正由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执行。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收监执行: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
被判处缓刑不可以外出打工。社区矫正实施规定的第十三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 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不得超过一个月。
社区矫正适用范围包括以下几种: (一)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二)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法律依据】 《刑法
社区矫正职务犯罪难点: 1、职务犯罪人员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 2、职务犯罪人员流动加大动态管理有难度。 3、司法行政人员自身因素导致矫正针对性差。 【法律依据】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五条,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
15日内不报道视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会被送入戒毒所强制戒毒两年。 《戒毒条例》第十四条:社区戒毒人员应当自收到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社区戒毒执行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到; 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的,视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的期限为3年,自报到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社区戒毒人员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以及严重违反社区戒
根据我国《禁毒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法律依据】《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为三个
劳动保障是指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的总和。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包括关怀失独老人和离退休人员,与失业人员相关的一系列宣传工作和统计工作,更应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统计和管理,以保证其社会保险的连续性等。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第三条件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