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致他人轻伤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如果伤害行为是合法的,如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过程中造成一定伤害的,则不构成犯罪。
单纯的骂警察只是民事侵权行为,也是违法的,但不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应当受到行政处罚,当然,不会构成犯罪。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三、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四、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五、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六、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七、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八、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九、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十、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十一、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和监外执行的罪犯执行刑罚,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十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十三、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拘役和管制是属于主刑,管制和拘役的区别: 1.定义区别 管制和拘役: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2.期限区别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是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3、是否关押不同 管制不需要关押;拘役需要关押但每月可以回家1-2天。 《刑法》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
被判处管制在社区矫正期间应遵守的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侵犯商标权的刑事责任具体如下:(一)假冒商标犯罪的特征:1、假冒商标犯罪的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单位犯假冒商标罪的,除由单位承担刑事责任外,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也成为犯罪的主体。2、假冒商标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商标管理活动。3、假冒商标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存在故意。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但过失行为不构成犯罪
被判管制的执行是由社会矫正机构依法对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并可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并由检察机关进行监督。
两者的相同之处: 1、对象基本相同。缓刑是适用于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管制虽然是限制一定自由的刑罚,但是它仍然属于执行刑,并没有暂缓执行。 2、适用期限大致相同。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3年,而缓刑的适用期限也是1个月以上3年以下,拘役是1月以上6月以下,有期徒刑的期限是6月以上3年以下。 3、执行、考察的单位完全相同。缓刑和管制都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执行。 4、限制人身自由的程度大致相同,一般都在原单位继续上班。
根据《刑法》规定,管制定罪量刑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要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等。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之所以规定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是因为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属于剥夺自由,而管制只是限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