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实施时间,绩效工资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以及经费的保障和财务管理等各方面。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绩效,是指考核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后给出的一定奖励。 根据《劳动合同法》对于工资方面,只规定了试用期工资标准,以及哪些工资不能扣除的规定,并未单独征对绩效工资作出明确的规定。 所以对新员工入职第一个月是否有绩效,这个问题主要看企业与劳动者签定的劳动合同中有无绩效方面的具体约定。
工伤认定后绩效工资的计算:绩效属于福利性质的奖金,在工伤治疗期间,只要用人单位有按月发放工资和满勤奖,就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待遇》第三十三条说明: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没有绩效工资是合理的。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若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有绩效工资,是没有绩效工资的。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四条,工资支付主要包括:工资支付项目、工资支付水平、工资支付形式、工资支付对象、工资支付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绩效工资一般是按照工作的要求和制定的标准进行相应的扣除,公司有权扣除但是不能随意扣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得非法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用人单位非法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属于违法行为,企业以罚款条数来扣绩效工资是不合法的。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
公司克扣绩效工资,员工是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进行维权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1、与公司协商;2、投诉、举报;3、劳动仲裁。绩效工资是以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工资制度。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48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绩效工资和奖金的标准需要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劳动合同不约定绩效工资和奖金的标准也是可以的,只要在劳动合同中说明浮动工资按企业薪酬制度执行即可。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
绩效工资制度的优点如下: 1、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内部管理力度,促进完善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制、工资基金管理等制度; 2、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服务意识和内部成本核算,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3、有利于建立公正、科学、规范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等。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
奖金与绩效工资的区别:奖金是完成工作量的一种奖励,不是工资的组成部分;绩效工资是与个人工作或所在单位工作效益挂钩的工资分配方式,属于工资的一部分。 年终奖的发放有三种:双薪制、绩效奖金制、红包制。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员工有材料证明绩效能要求补发绩效工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第七十六条,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关证据的,其主张不予支持。但对方当事人认可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