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家庭财产分割可用的法律条款主要如下: 《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
关于老人财产分割顺序是配偶、子女及兄弟姐妹等。配偶和子女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法律依据】 《继承法》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不赡养老人一般不会判刑,如果拒绝赡养父母,或者是因追索抚养费而发生的纠纷,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处理。 对拒绝抚养、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如果有遗嘱按照遗嘱执行,如果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 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婚姻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老人再婚,只要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合法夫妻
不赡养老人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养父母子女之间都互有扶养义务。不赡养老人违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婚姻法》,拒不赡养老人后果严重的可能会构成遗弃罪违反《刑法》。 【法律依据】 《刑法》第261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赡养老人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支付赡养费就是一个主要的赡养方式,赡养人应承担的赡费按以下方法计算:人民法院认定赡养费的标准包括: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 【法律依据】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文》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老人被撞骨折需要赔偿对方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费用。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
放弃继承不可以不赡养老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法律依据】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义务不能因继承权的放弃而免除。
1、去世老人的婚前财产如无遗嘱由其子女和在世老人平均分割。 2、该老人的婚后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如无遗嘱,首先应分出50%属于在世老人所有,剩余50%由其子女及在世老人均分。 【法律依据】《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
退休老人出交通事故,一般是不赔偿误工费的。但如果该退休老人有其他工作的,因交通事故受伤导致收入减少的,应当赔偿误工费。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