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判刑标准有: 1、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共犯认定: 第一、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第二、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职务侵占不能治安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关于职务侵占行为的规定,因此该行为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的范围。侵占罪是刑事犯罪,需要达到刑法规定的最低限度才能追究刑事责任。如不满足刑法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不属于刑事犯罪,但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
仓库的人员进行盗窃的,应该按盗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而不是按职务侵占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盗窃行为和职务侵占行为是不一样的。
职务侵占罪共犯的构成要件有三个: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关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 在发生危害结果时,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职务侵占罪的起点为六万元。 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 受贿罪或贪污罪的“数额较大”是三万元。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职务侵占算财产类犯罪。侵犯财产罪,包括13个具体罪名。根据故意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1、占有型。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罪。 2、挪用型。即以挪用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罪。 3、毁损型。即以毁损财物为故意内容的侵犯财产罪。
私企也是有职务侵占罪的。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将单位依法占有的财产非法占为己有,并且占有财产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二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侵占公司财产构成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三万以上不满二十万。
职务侵占坐牢还钱。侵占罪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一种侵权行为。根据侵权行为法规定: 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占罪判刑之后,仍然应承担相应的返还侵占财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