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公积金管理规定,在职职工被判刑,会被单位开除,公积金账户会被单位冻结,无法取出。释放后,新单位如果继续缴纳公积金,可以取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3、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的主要罪名有: 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等。
视情况而定。如果下属是在工作期间犯错或犯罪了,领导因疏于管理,没有及时发现下属的过错行为或犯罪行为,或者是领导虽然发现了,但是却视而不见,给所属单位造成损失的话,那领导一定是要承担责任的。如果领导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工作事项已经尽到了应有的管理义务,那么领导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职务犯罪的概念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其中包括有职务侵占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枉法追诉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根据刑法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侵占合伙财产不属于职务犯罪,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
针对各类职务犯罪行为的量刑标准,乃是依据其相应罪名的特殊性而作出具体判决的。 通常情况下,此类案件所涉及到的刑事责任,主要以判处三年以下甚至更严重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作为基本准则。 例如: 1.贪污罪: 涉案金额在人民币伍仟元以上且不足伍仟元,但情节较为严重的(如贪污自然灾害、抢险救灾、防洪防疫、优待抚恤、扶贫安置、移民输助款物以及募集捐赠款物、涉案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等款物,以及故意破坏证据、转移赃物等等情节恶劣者),将依照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进行处罚; 2.受贿罪: 涉案金额在人民币伍仟元以上且不足伍仟元,但是由于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中的任一项: (1)因为行贿行为导致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遭到重大损失; (2)故意施加困难、威胁相关单位和个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舆论影响; (3)强行索取他人物品或者财产; 3.职务侵占罪: 涉案金额在人民币伍仟元至贰万元之间; 4.挪用公款罪: 涉案金额在人民币壹万元至叁万元之间; 5.单位受贿罪: 涉案金额达到人民币拾万元以上; 6.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涉案金额达人民币叁拾万元以上; 7.隐瞒境外存款罪: 涉案金额为人民币叁拾万元以上; 8.私分国有资产罪: 涉案金额为人民币拾万元以上; 9.私分罚没财物罪: 涉案金额为人民币拾万元以上。
1、职务犯罪没有统一的量刑,没有单独职务犯罪的罪名,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滥用职权罪等。量刑标准也各不相同,职务犯罪的量刑详见于刑法第八章。 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
职务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职责,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做法的总称。 分别按照行为方式分、按照侵犯的主客体不同分、按照实施主体的不同分: 1、按行为方式分:诈骗型金融犯罪、伪造型金融犯罪、利用便利型金融犯罪、规避型金融犯罪; 2、按侵犯的主客体不同分为:危害货币管理制度的犯罪、危害金融机构管理制度的犯罪、危害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的犯罪; 3、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针对银行的犯罪(外部犯罪)和银行人员职务犯罪(内部犯罪)。
职务犯罪留置最轻的判决是被开除职务,对于事实明确且证据充分的,被在查明后提交相关材料和证据提请公诉。 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有: 1、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职务犯罪如果满足缓刑的适用条件是可以判缓刑的。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有: 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3)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 (4)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3、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