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公共场所公然侵害他人名誉的,属于违法行为,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会根据具体情节予以治安处罚。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按诽谤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见,诽谤他人,如果达到情节严重的,就构成诽谤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021年初,南京男孩张某和王某通过相亲相识,恋爱进展顺利订婚。之后,由于性格不合,王某主动退还礼物、红包和彩礼。张某的母亲吴某感到愤怒。她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诽谤王某的视频,称她欺骗了婚姻和金钱,并公布了王某的个人信息,对他的正常生活和人格尊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诽谤罪是属于刑事自诉案件的,当事人受到他人的诽谤,对自己生活和名誉造成严重影响的。
诽谤是捏造事实并进行散播,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其主要特征:一是,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目的是为了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诽谤罪是属于刑事自诉案件。
诽谤是捏造事实并进行散播,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