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与孕期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果孕期女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
起诉程序的完整流程: 1、起诉应当满足起诉条件。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2、起诉应当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3、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4、将上述材料交给受案法院,由法院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仅限于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即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试用期内未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第二种情况为劳动者违反保密或竞业限制约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但是没有相关具体时间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规定: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安排劳动者加班按以下计算公式支付加班费: 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300%×加班天数; 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200%×加班天数; 工作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150%×加班天数。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获得经济赔偿,标准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人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谁赔偿,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上下班路上出车祸,职工在事故中负主要或全部责任的,不能认定为工伤,由交通事故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2、上下班路上出车祸,非职工本人主要责任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由责任人和用人单位均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责任。 3、上下班路上职工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由责任人和用人单位均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责任。 具体分析如下: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一定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要承担经济赔偿的责任,但劳动者有过错辞退的除外。而劳动者经济补偿有一定期限和标准的,一般依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给予经济补偿,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工资按辞退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如果您身为一位正在接受在职孕妇待遇的工作者,那么您有权利向雇主申请以下四种赔偿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首先是针对企业非法解除劳动关系而对您进行赔偿的方案,该方面的赔偿金额的具体数额相当于正常情况下2倍的经济补偿金; 其次是在您处于怀孕、生产以及哺乳阶段的期间内(通常被简称为“三期”)所应享受的额外薪资待遇; 再者是涉及到你的基本工资以及加班工资的问题,这两大方面的费用应该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向您结算;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对于经济补偿的计算准则,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劳动者每满一年的工龄,都将给予相应的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但若单位解雇了孕期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女员工,则应按照一年的工龄来计算;而未满六个月的员工,其经济补偿金额将以半个月的工资为准。 若该员工依然处于享有哺乳假期的状态之中时,却遭到了公司强制性的解除劳动合同,那么,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是,每满一年的工龄将可以得到两个月工资的额外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措施也应当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执行。